第9章 刘处直定称号王左挂败走马家堡(2 / 3)

加入书签

总兵出马都做不到。

现在好了,咱们只要有实力,想打谁打谁!”

说来也巧,王左挂正在准备打马家那个堡。

毕竟清涧这里就马家地最多,还有后辈在官军当军官,说不定堡内就有铠甲和武器——对于现在的农民军来说,这两样没有不缺的。

但天色已晚,王左挂就打算明天再打。

一大早,王左挂召集了手下苗美等人说道:“老二,咱们在龙门渡大败,营里的辎重都丢的差不多,必须得补充了。

在清涧打听了一下,马家势力最大,有万亩良田,打下之后咱们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缺粮了。

这样,咱们把剩下的粮食拿大半出来,就在清涧招一批流民来打。

但看这马家的堡不是很好打,不但修的高,而且院墙上面还可以走人,不似一般的地主堡垒。

能打下来最好,打不下来就把流民们抛掉,只带上马军,咱们往甘肃转移。”

苗美听后一拱手,直接出了营帐开始准备了。

王左挂营中很快传来稀饭的香味,在清涧的流民们扶老携幼就来了,大部分都饿得皮包骨头了。

苗美看到人都来齐了,就让手下士卒喊道:“想喝稀饭的,喝完以后跟着义军去打马家的堡子!

打下来了,人人有赏,酒肉到时候随便吃!

如果有志愿背土去填堡寨外面的壕沟的,去一次两个烧饼!”

没有家眷的流民们听到这个要求,摇摇头走了——就自己一个人了,还是想活着,再走一会到了清涧县城就有施粥的了,虽然没有流贼给的粥稠,但好歹能保条命。

留下来的流民都是有家小的,不少青壮看着家里的老老少少,心想怕是遇不到施粥的,自家一家就饿死了,就当拼一把了,要是被掌盘子看上,以后就能跟着义军吃大户了,家小也不至于天天挨饿了。

于是这些有家小的流民们都纷纷报名。

苗美也不小气,报了名的流民家庭一人一碗厚粥,还有一个馒头,让流民吃得饱饱的,待会打仗也会更拼命。

明末的农民军根本就不会像有些史书上写的那样强行裹挟青壮——这样来的人能打仗吗?往自己中军一冲,官军跟着掩杀,死的比谁都快。

明末陕西这种环境,只要放粮招兵,就有一堆人来吃粮,不存在强迫。

农民军更不会破坏当地生产,因为并不是流动到其它地方就不回来了。

崇祯朝的农民军基本上都在陕西、山西、河南流动,经常打出去又跳回来,破坏了生产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吗?再说了,明末这环境也不用他们破坏了,官府自己就忙着破坏自己的统治基础。

让流民们吃饱后,苗美一声令下,愿意背土包的流民就上了。

就为了两个烧饼,第一批五十个流民背着一袋土就冲了过去。

等靠近了马家堡寨,墙上二十几个弓箭手还有七八个三眼铳手就开始攻击了,当场撂翻了十数人。

等到了壕沟面前,只有十来个人了,他们放下了土袋,赶紧往回跑,最后回来的只有六个了。

苗美说话算话,一人手里给了两个芝麻烧饼——里面有油有肉。

流民们拿到烧饼后,眼泪都流出来了。

一个高大的流民对苗美说道:“大王,我再去一次,还能有饼吗?”

苗美看着他,直接对周围的人说道:“只要去第二次的,回来烧饼给四个,都是有肉有油的,吃上一个,好几天不吃饭都成!”

那个高大流民听后,毫不犹豫地又报了名。

再经过五六轮的背土后,马家堡外被填平。

那个高大流民也死在了第三轮背土填壕,但他为家里面挣了六个烧饼,家里的两个孩子还有媳妇可以多活五六天了。

壕沟填平后,流民们扛着梯子,拿着木棍竹枪开始往前冲了。

王左挂营中的老本兵们开始对着墙头放箭,掩护这些流民们登墙。

等流民们冲到院墙下十步的距离后,城楼上的虎蹲炮“轰”

的一下响了。

由于流民们挨得近,当场放倒了十几个人。

就这一下,把不少流民吓坏了——毕竟这一辈子哪里见过这玩意?很多流民们就萌生了退意,但看到后面老本兵还在压阵,流民们只能鼓起勇气接着上了。

很快,十架梯子就搭在了垛口上。

马家这个堡寨有十五个垛口,甚至还修了马面墙。

数十个流民刚刚爬上梯子,就被三面射杀。

不一会,城墙下尸体就堆积如山了。

看到这里,苗美知道打不下来了,于是一挥令旗,让流民们回来了。

营帐里,王左挂铁青着脸坐着。

苗美向他说道:“这个马家堡三眼铳、虎蹲炮都有,而且墙下面地方又窄,还是靠山修建的,后门都没有,不能挥咱们的兵力优势。

要不咱们还是走了吧,不打了。”

王左挂听到这个,本来想走了,但想到营中就剩一点粮食了,咬着牙说道:“明天再打一次,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