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政策东风(1 / 2)

加入书签

“但跟未来的涨幅比,现在个价就是底价。”

肖爱国手指在桌上敲了敲。

突然说出一个让刘小莉和索菲娅都惊讶的数字:“药店的目标,先定50万家吧(2024年大华国约60万家)”

现在全国的药店也就最多几万家,大多是夫妻老婆店。”

“我们要先把连锁份额抢下来,以后再慢慢扩。”

主要是药店太赚钱了,我们店开多了,别人想进来也怕和我们竞争。”

“明白,其实这就是圈地。”

“没错,之前我们虽然有,但不多。”

“称不上龙头,和我们的地位不符。”

“全球范围的话,先定100万家药店目标。”

“不管是东南亚、欧洲还是美洲,只都要有门店。"

他顿了顿。

又问:“还有便利店,现在全国有多少家?”

“我记得之前听陈妤说过一次,好像不多。”

正好陈妤拿着便利店行业报告走进来。

听到这话,连忙回答:“现在全国的便利店大概2000多家。”

“沿海几个城市多一些,下市、广州,主要是外资品牌,内陆城市基本没几家。”

”那便利店的目标,大华国先定200万家吧。”

“200万?陈妤不敢相信。”

“你没听错,是200家万”

“而且这200万家全部要直营。”

“现在不能是加盟,加盟肯定亏。”

“不能坑了别人。”

“这太激进了吧?我们的便利店开这么久,才2000家。”

“现在你一年就要开200万家,太夸张了。”

“足足涨了100倍。”

“而且现在开这么多家店,肯定亏。”

“就说沪市,现在有1000家便利店,已经够覆盖主要社区了,再多就真的抢生意了。”

肖爱国笑了笑。

没直接反驳,而是解释道:“但这只是我的幌子。”

“你以为我真的是想靠开便利店赚钱?”

“不是的,这里面有三个目的。”

“第一,是利用开药店和便利店来做转移资金的借口”

“我们手里有几千亿美元现金。”

“通过开店买商铺、装修、进货,就能把资金合理地转进来。”

“还不会被盯上。”

“第二,现在开便利店是亏了,但以后房价可不是现在这个价。”

“像现在沪市的商铺1.5万/平方米。”

“十年后说不定能涨到15万/平方米。”

“咱们现在买下来的商铺,既是门店,也是资产。”

“长远来看是稳赚的,这是长远的布局。”

“第三,最关键的是,我们在塔克拉玛干和库布其沙漠的种植基地,明年就要有产出了。”

“那些耐旱的沙棘、枸杞,还有咱们培育的药用植物、农作物。”

“我们产量非常大。”

“直接卖原料,市场根本消化不了。”

“但是我们做成药品、保健品、食品饮料、零食”

“不但方便存储运输。”

“而且销售价格可以比直接销售农产品高几倍。”

“我们还能做成功能性食品。”

“比如沙棘维生素片、维生素饮料、枸杞饮料、枸杞养生茶。”

“变成咱们的拳头产品。”

“别开做产品是为了赚钱。”

“而且我做产品是为了服务整个产业链。”

“我们的用料足,而且天然。”

“别人怎么可能比得过我们。”

“只要我们掌握有垄断性的销售渠道。”

“在原料和销售渠道的双重叠加下。”

“成本远比别人低,利润比别人高。”

“谁能竞争得过我们?”

“到时候,药店负责卖药品和保健品。”

“便利店负责卖食品饮料。”

“正好形成销售闭环。"

“对了,我们还需求准备水果生鲜店。

“不过这不急。”

“市场还没成熟。”

“过几年再做也可以。”

“但是我们需要大量的商铺。”

“现在开药店和便利店就是一个极好的借口。”

“先用数量把竞争对手打死,打死后再减少门店来做水果生鲜。

陈妤听完。

才恍然大悟:“原来你早就把上下游都规划好了。”

“我还以为只是单纯开店。”

肖爱国点点头:“做生意不能只看眼前。”

“现在是个好时候,政策松、成本低,要把每一步都跟长远规划绑在一起。”

“现在看起来是在'烧钱'。”

“但等沙漠产出、房价上涨、药店便利店形成规模的时候。”

“这些投入都会变成咱们最稳固的护城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