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取经(1 / 2)

加入书签

“只要用到我们生产的船,我们就可以管得到他们。”

莉娜尴尬的说,“他们的船,有一部份换成种花家的新船了(明白为什么之前要开造船厂了吧)

马克奇怪的问:“种花家的造船什么时候卖得这么好了?”

“这些船很简陋,都是模块化设计。”

“一艘5000吨的船,只要250万美元。”

“1万吨的船,只要480万美元。”

“而且可以分期付款。”

(1万吨,480万假如分12期,每个月要还40万。每趟赚15~20万,每个月看距离至少跑3-5趟,可以轻松的还掉贷款。第二年就是纯赚了。)

“而且卸货十分方便,不用10分钟就可以通过船底把铁矿石倒在海里。”

“这船跑几趟就可以赚回来了。”

“因此十分受毒贩的欢迎,他们绝大部分都换了新船。”(看到这里,知道为什么会建造厂了吧?)

……

云南边境的晨雾还未散尽,省禁毒办主任林瑞攥着小灵通,站在办公室窗前。

屏幕上“未接通”的提示像块冰,贴在掌心。

他的一支缉毒队失踪了。

这是三年来失踪的第二支缉毒队了。

这让他有点难受。

虽然作为一个缉毒警察,早就忘却生死。

但毕竟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

忽然他的电话响了。

“林主任,我们商副省长的秘书。”

“你马上到省政府来一趟。”

“好的”

林瑞接完电话思考了下。

“林主任,”

禁毒总队的小张抱着一摞卷宗推门进来,脸色凝重,

“今早勐海缉毒站截了批‘古树茶’,茶饼夹层藏了三公斤海洛因。”

林瑞盯着报告上“马氏云茶”的红章,指尖狠狠掐进掌心。

作为省禁毒办的中层干部,他清楚马氏云茶意味着什么

全云南普洱茶,正是他近年布局的重点。

但他上次托关系递材料藏暗线,最终收效甚微。

1992年1月3日,商副省长和林主任等一行人坐的飞机在钮约落地后。

就被几辆黑车的防弹汽车接到了钢铁城。

“商省长你好。”

“我是肖爱国的助理陈妤。”

“请跟我来。”

一番商业互吹后,双方直入正题。

“肖总,我听说你填海超陆之后,有大量毒贩改行走私铁矿石了?”

“没错,根据我们调查,有95%的毒贩改行了”。

“因为走私铁矿石的利润是毒品的10倍利润以上。”

“过段时间,我还会提高收购价格。”

“他们的利润可以轻松达20倍以上。”

“我这次过来就是向你取取经的,”商副省长说道。

“这是我们省负责缉毒的林瑞主任。”

“林瑞主任出生入死,在这个行业十多年。”

“林主任,你把云南省的情况说一下。”

“林瑞顿了顿:1991年前,我们云南作为我国禁毒前沿阵地”

“面临境外毒品渗透的严峻挑战。”

“自80年代起,受如果‘金三角’毒品产区影响,缅甸等境外毒源通过云南漫长国境线向境内渗透。”

“1985年至1990年期间,全省破获贩毒案件占全国总量70%以上,1990年海洛因缴获量较80年代初增长超10倍。”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是辐射全国25个省市的毒品与枪支集散地,1991年3月发生过干警牺牲的恶性事件。”

“我们用传统的缉毒办法效果并不好。”

“现在出现了‘传统毒品为主、跨境犯罪突出’特征。”

“鸦片与海洛因占查获毒品总量90%以上,1991年首次发现351公斤冰毒,标志新型毒品开始蔓延。”

“我们云南公安在1991年前已构建边境查缉网络,但受限于侦查技术与国际协作机制,毒贩利用马帮、隧道等隐蔽渠道走私,形成“境内分销、境外制毒”的犯罪链条。”

肖爱国脸色沉重:“我对缉毒不懂。”

“但是我从经济层来分析。”

“他们贩毒,无非是为了追求利润。”

“也是因为那些村民种罂粟能赚钱。”

“除了种罂粟,他们没有其他更好的经济作物。”

“我对农业不懂。”

”“但是我知道云南的咖啡(瑞幸、星巴克都有用到)十分出名。”

“还有普洱茶,三七、也是非常出错。

“要想把种毒,贩毒给变过来。”

“可以从这三种经济作物上下手。”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普洱和罂粟种植和生长条件十分相近。”

“如果种这三种经济作物,以及走私这三种经济作物的利润比种罂粟要赚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