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资本的转向(一)(1 / 2)

加入书签

“吉大省还是你的老家”。

肖爱国苦笑,“吉大的汽车厂也找过我合作。”

“我不是不想在内地开公司建厂。”

“汽车行业还是能带动相当多的产业。”

“但是,按照国家规定,我最多只能持有50%的股份。”

“如果一家公司,我不能控股的话,要来干吗?”

“但香港不一样了。”

“以后有可能进口内地是免关税。”

“进出口税率也很低”

肖爱国看陈妤听不懂的样子。

“1997快到了。”

听到肖爱国说‘1997“,陈妤秒懂。

“关键是香港能100%控股。”

“我们有钱,还担心没钱买设备?”

“我们所需要的无非是‘壳’资源。”

“对于我们来说,在哪里建都一样。”

“因为我们的汽车主要销售还是海外”

陈妤继续说:“肖总,第二家是九龙建业,市值17亿港元,大股东持股比例仅18%,且分散在十三个家族信托里。”

“更关键的是,他们持有葵涌货柜码头旁的20万平方英尺工业仓储,正好能作为福马汽车零部件枢纽的前站仓库。”

“上周他们刚公布年报,净利润下滑42%,股价跌破净资产37%,是绝佳的收购窗口。”

“而且,九龙建业的第二大股东是我们东宝航运的老客户。”

“他们去年租用了12个班次的冷藏货柜。”

“法务部已核查过,其仓储物业的抵押权在汇丰银行”

“而我们刚帮汇丰完成了一笔5亿美元的结算业务,行长表示可以配合我们进行债务重组。”

“九龙建业的其他收购,我们准备采用要约收购方式。”

“利用其股权分散的特点,在三个月内集齐90%筹码。”

“第三家是华兴地产,这个比较容易收购,我们已经暗地里收购70%的股份了。”

“现在房地产暴跌,我们用建员工小区的名义,建了10万套的小区。”

“但受限于面积所限。”

“没有办法扩大。”

“我们已经在香港收购了一些地皮。”

“但是香港的房子价格已经被我们压得很低了。”

“但我们这几年才推出10万套,没理由把价格压得这么低啊。”

“关键的是房地产商最大的低成本投资手段——炒楼花,已经被我们破去。”

肖爱国看陈妤不明白。

只好继续说:“香港是没有社保的,想要资产保值,就必须要给资金投资。”

“以前没有好的投资项目,只能炒楼花、炒房子。”

“现在有东宝航运这支股票。”

“谁还傻乎乎地去炒有巨大风险的楼花?”

“而很多房地产是拿着百姓提前交的房款来开发房子的。”

“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人提前交钱,怎么可能有钱来开发房子。”

“有些房地产商破产是必然的,他们之前开发的房子也被迫低价上市销售。”

“因此房地产暴跌”。

陈妤恍然大悟。

“陈妤,那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进入房地产和汽车吗”

“你是看好这两个行业吗?“

“我知道这两个行业是可以消耗大量的钢铁?”

“是,也不是。”

“这两个行业确实是可以消耗大量的钢铁。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最大的原因是他们可以摊薄成本,把钢铁、铁矿石、海运、、造船、房地产、汽车,联动起来。

“轻松可以打造内循环。”

“就好像现在航运低迷,别的公司出现亏损。”

“而我们则利润非常高。”

“是因为其他公司订单少,一艘船一年只能跑1、2趟。”

“而我们来回都有要货要拉。”

“我们一年可以跑9个来回,18趟。”

“这就是集团化运作的好处。”

“特别是有房地产加持。”

“就可以轻松的在便利店和超市布局。”

“明白,我们可以在新建大厦拿到最好的位置。”

“怪不得,这两年你叫我入股了万科、碧桂园等一大批房地产公司。”

“原来你瞄准的是这里。”

“是的,如果我们的超市、便利店遍布全球(某多、某宝、某东,只是销售渠道中的一个而已)。”

“那我们田里长出的农产品、工厂生产的商品还怕销不出去?”

“在我们的循环,我们做先做集团的生意。”

“如果第三方找我们合作,我们也欢迎。”

“因为我们的成本低,利润高,谁能争得过我们?”

“在价格一样的情况下,效果在我们这里,客户会选我们,还是第三方?”

“明白了,当我们在产业链中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