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神来之笔(2 / 3)

加入书签

刚写下这气势磅礴的开篇,已忍不住在识海中叫起好来,语气夸张得近乎谄媚,“张公破题,直指本源!石破天惊,振聋发聩啊!”

    西门庆也被这精炼深刻的开篇震了一下。

    张文远并未停顿,声调陡然一扬将笔锋自然地转向歌颂当朝:

    “今上御极以来,罢上元灯彩,减宫中用度……此等盛德,直追文景遗风!臣——草茅所望者,惟圣德日新,绵四海之永祚耳!”

    这一次,连西门庆这个旁观者都听出来了。

    张文远这哪里是在论古?分明是借着古人酒杯,狠狠灌下了一盏献给当今皇帝的迷魂汤!

    拍马屁拍得不着痕迹,却又力道万钧!

    吕轼几乎是屏息凝神,在白雾的完美驱动下,西门庆的右手在草稿纸上笔走龙蛇,一篇论点鲜明、文采斐然、颂圣得体的精炼短论一气呵成。

    整个誊写过程行云流水,竟只用了小半个时辰。

    可这“论”的规定作答时间是一整天!

    西门庆牢记张文远的教诲,强压住跃跃欲试的心思,硬是耐着性子坐在闷热的号舍里,反复假意研读自己刚刚誊写工整的考卷,仿佛其中还有无穷奥妙亟待参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八十三章神来之笔(第2/2页)

    直到傍晚时分,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染红了低矮的棚檐,监考官板着脸,他才装模作样、恋恋不舍的最后一批随着众人交上考卷。

    第五天,第六天,依旧是停考!重复着令人烦躁的囚禁生活,继续等待着阅卷官们裁决第二场的“论”卷。

    ……

    第七天的清晨,当最后一场考试——决定最终排名的经义考试来临之时,空气似乎都凝固了。

    衙役再一次抬着沉重的木牌出现。当木牌上的题目映入眼帘的一刹那,连见多识广、稳如泰山的张文远在神识中也明显地愣了一下神!

    题目赫然竟是:“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木牌下端还用一行小字清晰注明:出自当今道君皇帝御撰《御解道德真经》第二章。

    “什么?!”识海里,锁灵尖锐的声音瞬间爆发出来,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恼怒,“好个程万里!真是彻头彻尾的阿谀奉承之徒!满眼都是往上爬的心思这……这简直是乱弹琴!把儒门经义当成什么了?把天下读书人当成什么了?”

    然而,题目已出,铁板钉钉,任谁也无法更改分毫。

    贡院各处,清晰地传来了阵阵压抑的哀鸣和此起彼伏的叹息。

    不少考生看到这题,瞬间面如土色,眼神里充斥着茫然和绝望。

    他们寒窗苦读的是《四书五经》、孔孟之道,何曾在这玄而又玄的道门经文上花费过多少心思?这题目,简直要人命!

    连张文远这样学富五车的老儒也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他擅长的是儒家经史子集,对于道家典籍虽有涉猎,但如此深入精微地阐释一篇御解的《道德经》,而且作为决定命运的科举压轴题,实属陌生且极具挑战。

    西门庆却陷入了沉思。

    前世经营古玩店,接触过不少道家符箓、典籍残卷、法器和相关古籍资料。对于道门一些核心的思想,如“上善若水”“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等等,他确实有着超越同时代读书人的、融合了后世视角的独特理解。

    一个模糊的解读角度在脑中渐渐成型。

    他定了定神,尝试在识海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张公,学生对道教颇有些粗浅了解。依我所悟,‘抱一’之道,其精深微妙处,或可类比于水……”

    他一边思索,一边整理着思路,语速不快,却透着一股笃定,“水的真谛,便是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