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4章 背信弃义(2 / 3)

加入书签

李世民重重一拳捶在案上:“朕岂能不知!李靖好不容易打下的局面,眼看就要被这个蠢材毁于一旦!”

“这个蠢材死不足惜,但是朝廷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局势恶化。”

李世民目光扫过两位重臣:“所以,朕已下令,让李绩火速前往接手烂摊子,务必稳住党项。至于李道彦……”

“朝廷要给党项一个交代!”

“这关乎大唐朝廷的脸面,关乎朝廷的信义!”

李世民眼中寒光一闪。

“等到李道彦被押解回长安之后,朕会交由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会审!”

“陛下圣明!”房杜二人齐声应道。

“还有,”李世民揉了揉眉心,语气带着一丝疲惫与恼火,“派人去安抚拓跋赤辞,朕会严惩李道彦,大唐不会允许臣子背信弃义,朝廷已经将其革职查办,李道彦所抢的牛羊,会尽数还给他们,朝廷另有赏赐送到党项。”

“望往后大唐与党项之间,一切照旧。”

“是,臣等立刻去办。”房玄龄和杜如晦知道事态紧急,不敢耽搁,立刻躬身领命而去。

李世民伸手扶额。

当初大唐攻打高昌的时候,其中高昌的罪名有一条,便是臣邦之间,相互攻伐,视同谋反。

党项也是大唐的藩属国。

他们也尊奉大唐皇帝为天可汗,如此名义上拓跋赤辞也是他的臣子。

一个臣子带兵攻伐了另外一个臣子。

李世民拳头都硬了。

混账玩意儿!

两仪殿内,李世民独自一人站在巨大的舆图前,看着阔水那个小小的标注,胸中怒火再次升腾。李道彦这一颗老鼠屎,差点坏了一锅好汤。

消息传到东宫,原本还在思索高句丽的事情的李承乾心中暗道一声坏了。

三四会审,按照朝廷的法度,李道彦必死无疑!

李道彦也是宗室重臣。

李承乾蹙眉。

其父李神通,与太上皇是一个辈的,都是太祖之孙,论起来,自己还要称呼李道彦一声堂叔。

李承乾重新将目光落在桌案上摆着的舆图上。

怎么看怎么都是李道彦要完犊子了。

糊涂啊。

将领在外带兵打仗,不怕树敌,也不怕吃败仗,但是决不能鼠目寸光。

朝廷的布置,朝廷对外的声誉、信义........

李承乾想起王叔李复曾经在庄子上闲聊时说过的话.......

三个月前......

书房的院子里,两人坐在树荫底下的躺椅上纳凉,有一遭没一遭的聊着所谓带兵打仗。

王玄策抱着一摞资料送到这边来。

“放进屋子里就好,一会儿我让小桃归纳一番。”李复懒洋洋的说着。

这会儿他可不愿意动弹。

转而又跟李承乾续上了刚才的话头,只是话锋一转。

“为将者,勇猛善战是基础,但更要懂得‘势’。何为势?朝廷的大政方针是势,四夷的人心向背是势,甚至天下人对大唐的看法,也是势。顺势而为,则事半功倍;逆势而动,便是自取灭亡。”

“有勇有谋,但是不顾大势,即便是个人有再大的功劳,坏了朝廷的布置,那个人的功劳,又有什么用呢?你是给朝廷带来了麻烦,对不对?”

“如此一来,带着功劳,留在长安,朝廷也会再去重用这样的人。”

“所以带兵打仗嘛,不要在意眼前这点委屈,不要想着个人那些功劳。”

“目光放长远,站在高处看一看,凡事利则动,不利则静,一方面要站在朝廷的角度上去看,一方面要站在百姓的角度上去看。”

“即便是攻打一个地方,但是不要只盯着那一个地方去看,看看四周,里甚至看看远隔千里之外的对手,毕竟,这边一交手,说不定另外一边看着你这里打的如火如荼的,就想着从另一边占便宜呢?”

这就跟你在前走路,后头有人突然犯贱,盯着你的屁股就想来一记千年杀。

又或者在洗澡的时候,不小心手滑,你光顾着弯腰捡肥皂了.......

这能行吗?

大唐决不能成为“兄弟你好香”里的兄弟。

到时候史书记上一笔,那真是够丢人的。

“打仗这种事情,不能你得了小利,结果让旁人捡去了大的利益,这不是为他人作嫁衣吗?”

李复说完,叹息,摇头,故作高深三连。

没办法,瞅见王玄策了........

干脆顺带着跟李承乾唠唠这回事吧。

李承乾当时听着,只觉得王叔这番话高屋建瓴,将用兵之道上升到了战略全局的高度,令他受益匪浅。如今结合李道彦之事再细细品味,更是觉得字字珠玑,振聋发聩!

李道彦可不就是“逆势而动”的典型?为了眼前几千头牛羊的小利,悍然背弃盟约,不仅将朝廷在西域的布局和信誉置于险地,更给了周边势力可乘之机。

“信”立,则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