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1章 李渊的退休生活(2 / 3)
人,老朽还是第一次见到。”老张头也是毫不吝啬的夸赞。
这公园里,又多了一个可敬的对手。
李渊抚须一笑:“自己在家瞎捉摸,经常跟好友对弈,即便是输多了,也总能摸些门道出来。”
李渊又与老张头闲聊了几句,这才心满意足地起身告辞。
看来,日后得多出来走走才是。
这可比待在大安宫里有意思多了。
公园里,估计也不止这两个会下象棋的。
若是有更多的高手能切磋一番,岂不是更痛快?
怀仁这小子,还真是有些能耐,曾经死气沉沉的城南,如今变得生机勃勃。
李渊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带着内侍离开,与守在远处的护卫汇合,而后出了公园上了马车,回了大安宫。
已经是半下午,回到宫中,时辰也不早了。
接下来连续好几日,李渊都会来两坊的公园遛弯,顺带着跟公园里的老头下棋。
来大安宫拜访的几位老臣子,递了名帖,在内侍的引领下等候着。
然而却是左等右等,不见太上皇召见。
宫中的内侍官脚步轻快的来到外头,躬身行礼。
“几位贵人,陛下此刻并不在宫中,贵人们还是请回吧。”
“不在宫中?”几位老臣面面相觑,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与疑惑。
太上皇久居大安宫,除却偶尔出去看看马球比赛之外,深居简出的,这么这几天,竟然一直都不在宫中。
今年的马球赛虽然已经开始,可是这几天,竞技场内并没有比赛啊。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忍不住追问:“可知陛下去了何处?何时能归?”
内侍官依旧保持着恭敬的笑容,回答却滴水不漏:“陛下只是兴致所至,出宫散心去了。至于去了何处,何时归来,奴婢们实在不敢妄加揣测。”
几位老臣闻言,也不好再问,只得带着满腹的疑窦和一丝被冷落的失落,告辞离开了大安宫。
走在出宫的甬道上,其中一人忍不住低声感慨:“真是奇也怪哉,太上皇如今……竟也喜欢出宫走动了?”
“太上皇本就不会一直待在大安宫中,这宫中再好,一直住在里头,也令人烦闷不是?再好的景色看多了,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了,出宫去转转,散散心,人之常情。”另外一人笑道。
“但是连续几天都不在,这外头,能有什么吸引太上皇的?”
......
转眼间便入了伏,庄子上,李复躺在树荫下的躺椅上,手里捏着李泰从扬州送来的信件。
他在扬州那边一切安好。
广州的稻种也送过去了,魏王府的试验田,他亲自管了一块,还邀请了几位经验丰厚的老农来协助。
至于地方上的其他事情,李泰暂且只管个大概,让王府的属官们跟地方上去周旋去吧。
魏王府的属官在品级上,可比地方上大多数的官员都要高一些。
不过,地方嘛,强龙不压地头蛇。
因此,双方也多有周旋,总体来说,还算顺利。
信纸被随手放在旁边小几的冰镇梅子汤旁,树影婆娑,蝉鸣聒噪,伏天的午后,连风都带着黏腻的热气。
“小桃,长安最近可有什么消息?可有传出,陛下何时出发去避暑?”李复问道。
小桃摇了摇头。
“还不知道呢,不过听赵叔说,应该也就是这几天了。”
”一会儿让老赵过来一趟,我得写两封信送到长安去,一封给太上皇,一封给陛下,今年青雀不在长安,但是高明和丽质在呢,另外,庄子上的行宫也都拾掇好了,也该是让太上皇到庄子上的时候了。”
说到这里,李复也笑了。
“以前总在太上皇面前说,以后在这片庄子上,给他盖一个大大的屋子,让他来这边居住,这下,说出去的话,总算是落在了实处。”
对于李渊这老头儿,李复从来不会给他画饼。
“好,奴婢这就去办。”小桃笑着应声。
不多时,老赵悄步而来,垂手立在旁边:“郎君。”
李复坐直身子:“准备笔墨。”
两封信写完,晾干墨迹,交给了老赵。
“马上派人送到长安去。”
“是。”老赵应声。
长安,大安宫,李渊捏着李复差人送来的信,靠在胡床上。
“这小子,真是会挑时候,朕在长安下棋刚下出点滋味儿来。”
“算了,这小子也是一片孝心,吩咐下去,让宫中准备准备吧,今年夏天,咱们就去泾阳县的行宫避暑。”李渊吩咐着。
伺候在一边的内侍连忙躬身应声。
“去东宫送个信,到时候一起出发。”李渊叮嘱着。
不仅仅是自己要去,高明和丽质也要一同前往,孩子们每年夏天都是在庄子上度过的。
如此一来,即便是在庄子上的行宫避暑,也是热闹非凡了。
李渊起身,在殿内踱步。
殿外是被烈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