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6章 西域(2 / 3)
p>
李世民见了几个自己的心腹朝臣,说起了高昌和焉耆之间的事情。
“大唐内部渐趋安定,四海升平,这是好事。”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但西域之地,情形复杂。他们既尊奉朕为天可汗,那便是朕的臣子。如今臣子之间相互攻伐,不告而战,视宗主于无物,这难道不是作乱吗?”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几位大臣:“朕看近来朝中,因国内暂无大战事,颇有些安逸自满之气。诸位爱卿,需知居安思危啊。”
“当初隋炀帝威加夷、夏,颉利跨有北荒,统叶护雄据西域,今皆覆亡,这都是我与诸位一同亲眼所见的,所以大唐如今强盛起来了,我们可不能自满啊。”
“高昌打焉耆,眼下,朝廷不插手,但是不代表往后,不会出兵。”
“高昌公然作乱,长安这里,没有收到他们送来的任何文书奏章,他们将朕这个天可汗放在眼里了吗?恩?”李世民扫视过几个大臣:“不告君主而自行攻伐,你们说说,该如何?”
殿内寂静片刻,房玄龄率先躬身开口。
“高昌打焉耆,是因为焉耆上奏大唐,恢复了沙漠的通商道路,使得西域商贩前来大唐,高昌不再是必经之路。”
“高昌被断了财路,怀恨在心。”
“可是,打通上路,是陛下您准许的,是大唐插手参与的。”
“高昌鞠文泰如此行为,属于挟私报复,僭越妄为,此风不可长,若是不管不问,则西域秩序荡然无存,日后诸国皆效仿之,朝廷再管辖西域,恐怕就不会那么容易了。”
“西域,草原,虽说是弱肉强食,但是,毕竟是大唐的边疆之地,大唐的藩属之国。”
“西域的稳定,关乎着商路的通畅,关乎着,大唐与西域三十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还有就是........大唐对西域三十六国的掌控。”
房玄龄说着,话锋一转。
“然,高昌虽有如此行径,但是其尚未直接侵犯大唐疆土,我朝若即刻兴兵问罪,虽势在必得,然难免予人口实,言我大唐恃强凌弱,或恐引起西域诸国不必要的恐慌。”
长孙无忌微微颔首。
“房相所言甚是。”
“焉耆力弱,必不能久抗高昌,其国主若想存国,唯有遣使疾驰长安,向我大唐乞援一途。”
“届时,大唐以宗主之身份,应藩属之恳求,发王师以讨不臣,吊民伐罪,则名正言顺。”
“不过,在此之前,陛下还可以做一件事。”长孙无忌笑眯眯的说道:“既然知道了高昌正在打焉耆,陛下不妨,召见鞠文泰来长安。”
“理由是,说和高昌与焉耆之间的矛盾,维护西域的稳定。”
“这也是大唐的责任所在。”
李世民眯了眯眼睛,伸手摸了摸自己的两撇小胡子。
“鞠文泰要是来呢?”李世民问道。
“陛下正好,问罪于鞠文泰。”
“若是不来,那高昌.......”
就一定是大唐要除掉的隐患。
长孙无忌的话音落下,殿内几位重臣眼中都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
高昌的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西域各国通过其境向唐入贡,也是大唐通往西域各国的交通要道。
近两年,高昌可没少动武,兵袭扰内附大唐的伊吾,焉耆等国家。
如今,可不能坐视不理了。
李世民微微颔首。
“那就发诏书给鞠文泰,让他来长安见朕!”
李世民风轻云淡的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敢不听话?
不听话就灭了你。
“陛下圣明!”房玄龄等人齐声应道。他们明白,这道诏书就像一把软刀子。
鞠文泰,要被架在火上烤了。
若麹文泰心里没鬼,或者尚且对大唐存有敬畏之心,他或许会来。
当面斥责其不臣之举,勒令其退兵甚至付出代价,兵不血刃便可解决高昌问题。
但以麹文泰近年日渐骄横、且与西突厥残余势力勾连的态度来看,他大概率不敢来!他必定担心这是大唐的鸿门宴,来了就可能回不去了。
而他若抗旨不来……
那便是公然藐视天可汗权威,坐实了其叛逆之心!
这就彻底解决了出师的名分问题!甚至比等待焉耆求援更加直接和有力。
“如此一来,主动权便完全掌握在我大唐手中了。”长孙无忌微笑着补充道:“麹文泰来与不来,高昌……都已是陛下囊中之物,只待时机一到,便可收取。”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
“就这么办。立刻去拟诏书,用最快的方式,送到麹文泰的手上!”
泾阳王府庄子,一派夏日悠闲的景象。
被阳光晒的暖洋洋的水池依旧是李承乾他们兄弟仨的最爱。
夏天不玩水,那这夏天就不完整了。
孩子们穿着轻便的短袖衣服裤,短裤,在水里扑腾、比赛泅水,或者玩着李复教他们的“水上浮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