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2章 留在长安(2 / 3)

加入书签

关系如何,还不好说。

他们是岭南的地方豪强,生意要是铺到那边去,肯定是会有交集的。

虽然王府的产业暗地里跟宫中也有些关系,但是明面上不是这样的。

“说起来,岭南这个地方,不是很好管理,当初朝廷要派遣军队过去,魏监说岭南多山地,多瘴气,这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李复点头。

的确如此。

这年头,说起岭南,未开化的地方,还是有很多的,大山之中荒无人烟,便是有村落,也是与世隔绝,各个村落,甚至说是部族之间,相互争斗彼此不休。

也不是不能管,只是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少,派遣官员过去,谁在任上,都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冯家盘踞岭南多年,在当地有足够高的威望,能镇得住那里的土着。

冯家在当地能镇得住,也是得益于冯盎的祖母。

大名鼎鼎的谯国夫人、高凉郡主冼夫人,年纪轻轻被推为俚族首领,一生都在奔波着为当地土着接洽外界,发展生产,让族人们读书开智,当年其任大首领的时候,麾下一千多个部落归附。

冼夫人之忠义,功绩,传梁、陈、隋三代,而岭南冯家,继承冼夫人的志愿,一直都是归附中原王朝,维护着统一。

包括冯盎归唐,以及如今他亲自带着两个儿子来长安。

李复在琢磨,自治这个问题,从前朝就有了。

因为朝廷实在是没办法去管控那么多的部族,当地情况实在是太复杂了,也就出了冼夫人这样一个人物,才使得上千个部族归顺,将他们整合到一块去。

面对十万大山的无力感,别说是大唐了,一千年以后,也是进去容易出来难。

必定是遇山开山,逢水架桥。

李复看了冯盎一眼。

冯盎有个很有名的曾孙,名气甚至比他都大。

那个曾孙叫.......高力士。

冯盎也在与其他进京的朝集使一同聊天,聊起了长安城的事情。

说起来,来长安的路上,心里还有些惴惴不安,来到长安,见过皇帝之后,也是稍微安定了一些,在大朝会上,听了不少事情,因此心情还算不错。

聊到长安的好东西,也就不得不提起,高价传到岭南的茶叶和酒水了。

到了长安才知道,这两样东西,实在是风靡。

而且竟然还是同出自泾阳王府?

泾阳王?以往还真没听说过这号人物,不过,东西还真是好东西。

到了长安,才知道,还能如此享受。

如此,智戴留在长安,也不算太委屈了他。

给足他钱财,在长安待着,日子随便他怎么过,只要能将正事办明白就好。

与此同时,冯盎也在庆幸,幸好决定留下来的是冯智戴。

大朝会结束之后,李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里,晚上也没有胃口吃晚饭,洗漱过后直接倒头就睡。

这谁扛得住,一大早起来进宫,一直折腾到下午。

头天晚上还熬了个大夜,回来之后,什么都不想,只想睡觉。

自初二开始,便是各家走动的时候了,可以说是连续好几天,李复都脱不开饭局。

李韶人在长安,以往的好友们,也多有邀约,女眷们聚会,带着孩子也就去了。

男人们凑在一块,吃饭聊天喝酒,女人们同样也是如此,不过喝酒的没那么多。

到了初五,都忙活明白了。

朝廷也要准备开工了。

李复这才从饭局中解脱出来。

清晨一早,李复洗漱干净,神清气爽。

真是好些日子没有这么舒坦了。

想想今天不用喝酒,就觉得很高兴。

李韶也看出了自家夫君的情绪高昂,捂嘴轻笑。

“大过年的,吃饭都成了负担了。”

“谁说不是呢。”礼李复无奈摇头:“我不好喝酒,但是架不住一个场合里,没办法一点都不喝,喝完了自己还难受,这找谁说理去。”

“老程真不是个东西,哪回都有他呛声。”

在这件事上,李复对程知节的怨念不可谓不深。

“今日开始就轻松了。”李韶笑道:“一直到上元节,没有什么事情,上元节之后,这新的一年,才算是开始呢。”

李复微微颔首。

叹息一声。

“就是今年,庄子上有些变动。”

“苏定方要出发去登州了,军营里,他的副手接替掌管王府两卫。”

“始终觉得,王府两卫,还是需要一个像样的领头的人。”

李韶思索一番。

“夫君做这个领头人不好吗?”

“我?”李复伸手指了指自己:“你让我天天早起到军营里点卯去?”

“我为啥不在朝中当官,不就是图个自由嘛。”

天天去军营里点卯。

那跟上班有什么区别?

“话又说回来了。”

李复开始为自己找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