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9章 至亲至疏(2 / 3)
>
“是。”老管家拱手应声。
“明日,你亦与我同行。”
老管家颔首应和。
商贾之道,要么不下注......
要下,就押上身家性命!
新旧抉择,身为新派勋贵,本就不受其他世家待见,做如此抉择,情理之中。
既然不被人待见,那就在自己原本所在的阵营当中努力,至少,不是做无用功。
热脸贴冷屁股的事情,在当年做商人的时候,已经做够了。
现在做了国公,若还是去做这等事,那他这个国公,岂不是白做了?
次日破晓时分,应国公宅邸的家仆便带着拜帖前往泾阳王府,先将拜帖送上。
即便是要拜访,要送节礼,应国公亲自送,那么就不能像其他人家之间相互走动那样,东西送到了就好,没有那么多规矩了。
拜帖要送,时间要约定。
主人家回了帖子约定了时间,客人才能带着东西登门,而后才是主宾相见。
应国公府的老管家亲自捧着鎏金拜匣,来到泾阳王府门前。
青灰色的晨雾中,门楣上的\"泾阳王府\"四个鎏金大字格外惹眼,檐角铜铃在寒风里叮当作响。
\"应国公府呈拜帖。\"老管家恭敬地将拜匣递给门房。
门房接过沉甸甸的拜匣,恭恭敬敬地回了礼,请管家到宅内门房处喝口热茶,稍作休息。
李复正在吃早饭,老周将拜帖送到了李复的手里。
那匣子里,除却拜帖之外,还有一份礼单。
李复看过拜帖,看过礼单,眉梢微挑:“这位应国公,好大的手笔啊。”
若说单纯只是为了女儿去书院上学,可不至于如此。
在人精堆里混久了,即便是个普通人,也学着聪明了,更何况,李复本身就不是什么蠢人。
礼单上罗列的物件看得老周也是眉头紧皱。
身为王府的官家,看东西自然不能只看表面。
“郎君,应国公这份礼单,可不轻。”
“看上去不像是单纯的给咱们府上送年礼,又或者是给武家的小娘子送束修,更像是.........”
李复看了老周一眼。
“有话就说,在自家说话还说一半留一半的,咋?还要我请你啊。”李复调笑着。
老周连连摆手称不敢。
“更像是要与泾阳王府之间,建立一些关系,这份重礼,是路引。”老周说道:“武家在长安,依靠的是太上皇,现在太上皇不管朝堂之事了,武家商贾出身,在长安城,没有什么根基,整个武家,除了应国公武士彠之外,再无人在朝中为官,可以说,整个国公府,全都系于武士彠一人之身。”
“他这次来长安述职,从眼下他的行动来看,他是想要在长安疏通一些关系,好让应国公府将来在长安,逐渐扎根。”
所谓的扎根,并不只是说,家住在长安就可以了。
官场,勋贵,他想进这个圈子,想要继续在长安风光下去,甚至想着,荫蔽后人。
所谓世家,往上数个十几代,谁还不是个草根出身?
最出名的不就是弘农杨氏,从杨喜封侯开始冒头。
杨喜封侯之前,不也是军中的一个大头兵?
比起当年的杨家,武家的起点不知道要高多少呢。
就是商人的这个身份,让已经传承了这么多年的那些世家,看不起。
李复也猜到了,那些世家看不起武家,所以武家,往泾阳王府靠了。
毕竟泾阳王府的背后,是太上皇,是陛下,还有个太子呢。
不愧是商人,这里头的门道,算的明明白白。
权衡利弊之下,走了条相对来说,最容易的路。
\"血玉璧、荆州田契、西域良驹......挺有钱。”李复笑了笑。
王府的资产也不少,但是李复可没有像长安城里的那些勋贵们那么会享受。
当了那么久的山炮,一下子给他整细致了,还不得慢慢适应?
穷的时候,想象着,有钱之后,要点四个。
一个揉肩,一个捏脚,一个按背,一个专门听自己吹牛逼。
什么吉祥村,田家岭。
什么大马小马许西街。
什么吉原飞田代代木,北心地,心斋桥,神户福原泡泡浴。
不懂,都不懂,你们说,反正我听不明白。
泾阳王府这么有钱,李复的车驾,用的也不过是长安城里精挑细选的良驹。
至于西域宝马?
相比起来,那不叫宝马,那得叫,柯尼塞格。
都这么久了,也没往这方面寻思,给家里弄两匹养着。
李复咂了咂嘴,要不是武士彠的礼单,自己都寻思不起来这回事呢。
“老周,依你看,这份单子,咱们怎么处理?”李复询问老周。
老周恭敬应声。
“郎君,老奴觉得,武家虽然是商人出身,但是毕竟当年在太原的时候,武士彠对太上皇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