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4章 起因(2 / 3)

加入书签

“这五年来,陛下在百姓间的名声,也起来了。”

“百姓不管皇室,不管朝堂,不管世家,谁坐高堂能让他们日子过的好,他们就拥护谁。”

“这几年,大大小小的灾害,朝廷调拨人手,调拨钱粮,陛下事事以百姓为重,百姓会不感激?”

“所以啊,世家所倚仗的东西,所不惧怕的东西,陛下也不怕了。”

“若是还要拿着以往的想法,去规束当今的陛下,那是不管用的。”

“这件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了。”

王珪耐心的给儿子说着这些话。

希望他能听明白,能心里有数。

“有些事情,放在以前,对于世家来说,不叫事,可是放在现在,或许是小事,或许是大事,又或许,是天大的事。”

“甚至是,灭顶之灾。”

王崇基趴在床上,面如死灰。

是啊,父亲说的对。

以前对于世家来说,都不算什么的事,到了如今,不一样了。

世道不一样了。

当今陛下的脾气秉性,不一样的。

他不是太上皇,更不是前朝的隋炀帝。

“儿啊,你与为父说说,你是怎么想到,要这般做的?”王珪问道。

若是只自己的儿子一时想起来,那不可能这件事连崔家都牵扯进去。

难不成就是几个年轻人凑到一块去,突然脑子一热,就这样了?

“泾阳县庄子上的书院要办招生考试这件事,在长安城里也传开了。”王崇基说道:“那时候茶楼饭肆里,全都是议论那边的招生考试的人。”

“因为那边的招生考试,竟然对学生的年纪也有要求,这跟长安城的书院是不一样的,再加上前段时间,朝廷颁布的两金制度,也是起源于泾阳县的书院。”

“大家都对那书院充满了好奇。”

“也有人,说要让自家孩子去考那书院的。”

“总之,传的沸沸扬扬的,说什么的都有。”

“那天我正好跟郑家的六郎,还有崔家的五郎,卢家的十七郎在茶楼里喝茶。”

“也就谈起了那庄子上的书院。”

.......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夜色逐渐笼罩住整个大宅,即便是到了黄昏傍晚,宅邸里依旧是像白日一般。

宅子里的仆从们逐个点燃挂在廊下的灯笼,石板路两边的立灯,大宅之中,依旧是一片灯火通明。

厨房飘来炙肉的香气,混着新酿松醪酒的醇厚。

十余名着青绿半臂的婢女手捧鎏金的托盘,沿着沿着铺有簟纹方砖的甬道缓步而行。最前头的侍女臂间缠着银链,链上缀满细小的金铃,每一步都踏出清越的碎响。

郑家的厅中正在举行小规模的宴饮。

在场的,都是郑家之人。

王家的消息已经传出来了,王崇基挨了打,王珪从翠微宫回到长安城之后,就再也没出过宅子,也没去宫中办差。

也是,如今陛下人在翠微宫,太极宫中,也没有什么差事要办了。

做臣子的,要为陛下做事嘛。

“王家有消息了,王珪从翠微宫回来了,明面上看着是没什么事,但是回到家中之后,把王崇基给打了一顿,估摸着这会儿王崇基正趴在床上养伤呢。”

“至于在翠微宫里,王珪与陛下之间说了什么,就不知道了。”

“不过,咱们的人送消息回来说,在翠微宫,看到了太子殿下和泾阳王。”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讶。

“什么,泾阳王?太子?”

“他们不是在庄子上吗?而且,太子对外称受到了惊吓,在庄子上静养。”

“什么刺杀太子储君,这本就是对外的一个谎言罢了,陛下,太子,泾阳王,都参与到这个谎言当中,目是什么,不言而喻,这一次,可是冲着咱们来的。”

在场众人议论纷纷。

虽然聊的是这个话题,但是丝毫不耽误他们喝酒吃肉,气氛依旧轻松愉快。

“那又如何,王家和崔家栽进去,是因为他们不够谨慎,不够狠。”

“只要第一时间将所有线索切断,我就不信,就凭着孙伏伽还有崔仁师,能查到咱们头上。”

厅中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就是,与这件事有关的人,都已经被灭口了。

执行任务的,还是自家豢养的死士,孙伏伽拿什么查?

至于崔仁师?

他查?世家一气同枝,他来查郑家?

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他要做吗?

他能做吗?

将崔仁师放在庄子上,无非就是做给人看的。

真正麻烦的不是崔仁师,也不是孙伏伽。

甚至不是那个年轻的泾阳王。

而是苏定方。

若非陛下把苏定方弄到庄子上去,区区一个庄子,明里暗里,捏扁揉圆,有的是手段让陛下都说不出什么来。

更别说已经退居大安宫的太上皇了。

“只可惜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