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随风潜入暗夺权(6 / 8)

加入书签

“李参军莫要挤兑陆先生,税收乃是国家大政,若非宰相,也难以插手。”

    李通似笑非笑的询问:“张知州,在下无意干涉宋国内政,但此番是要谈论山东商税的,若是宋国税收合理,咱们也不妨择其善者而从之。”

    张孝祥一滞,却终究说不出来宋国商税制度一个好来,也只能叹息。

    李通几句话就将陆游、张孝祥、梁肃这三名士大夫逼退,当即心中就有些志得意满起来,但他面上不显,转身对着刘淮诚恳说道:“魏公,都统郎君,我曾经为金国宰执,对金国也是知之甚详。

    金国的商税更是混乱,不单单是吏治,更是因为各地猛安谋克户成为土皇帝后,商路是根本难以通畅的。”

    李通说到这里,叹了口气。

    猛安谋克户分封中原之事,虽然是完颜亮干的,但身为宰执,这破事那还能跑得了他?

    “也因此,无论宋金,商税税法皆是难以借鉴,而大唐距今也过于遥远,难以搬来使用,因此,咱们山东的商税该如何征收,需要细细思量。”

    “但首先一点,则先需要一部来出面谋划此事。”李通深吸一口气,图穷匕见:“魏公,都统郎君,臣下请设立山东两路转运司,臣请自任为山东两路转运使。”

    会场中鸦雀无声,其中一半人恍然大悟,眼神在陆游与刘淮之间两回逡巡,表情有些古怪。

    陆游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山东宣抚使,理论上是山东两路最高军政长官。

    但是他的兵权与人事权被元帅府与节度府夺取,如今财权都要被新设立的转运司夺走。

    那么陆游这个宣抚使还有什么权力?

    就是个泥塑相公罢了。

    更何况,想要担任转运使的,还是李通这名绝对跟宋国不是一条心的金国前宰相,如今刘淮的私人,如何不让人浮想联翩呢?

    刘淮抢在所有人说话前,皱眉询问:“李先生,你说的这个转运司,是拗相公之前的,还是之后的?”

    拗相公就是王安石。

    北宋的官制十分混乱,但从转运使的职位来说,王安石之前,转运使除了管地方税收、漕运,还有司法权,堪称权势滔天。

    王安石变法之后,转运使就基本只能主管一路的财权,权力大大缩水。

    “自然是拗相公之后的转运司。”李通诚恳以对:“不单单如此,山东市舶司也不应该划归到转运司之中,应该成为一个独立部门。而且……”

    李通对何伯求拱了拱手,以示没有恶意:“航运提督事关重大,此时可以由大郎君派遣心腹担任,但之后必须得由大郎君,或者大郎君之子来担任,否则就有可能生变。”

    此时航运提督由何伯求的儿子何子真担任,干得也算是有声有色。

    但李通在冷眼旁观许久之后,也大概摸清了海运的利弊,然后就惊出一身冷汗。

    总结一下就是,海船的自持性太高了,撒出去之后就彻底没影了,这要是当了叛军,都没有办法剿灭,别说当海盗了,在化外之地立国都成!

    更何况刘淮为了治理黄河,提出了海运代漕的想法,这航运提督还能威胁粮船商道,只要在关键时刻,在海上一横,就可以跟朝廷讲条件了。

    所以,趁这个机会,李通就将担忧之事当众讲了出来,并提出,只有皇帝或者太子才能兼任航运提督,其余人都不成。

    这件事也算是强行复刻带英的经验了。

    只能说天下聪明人都是相通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