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民政军事谋划尽(5 / 6)

加入书签

守,只要金军不打进来即可,万万不可攻入河北。

    到时候完颜亮与完颜雍二人放弃成见,一并打过来,事情就大条了。

    主攻方向应该放在邳州、徐州这一线,也就是被黄河夺了河道的泗水。

    徐州易守难攻,人口众多,产业齐全,有了徐州在手,就可以以此为根基,背靠宋国,去争夺中原了。

    现在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徒单贞的那三万户兵马依旧猬集在这一线,根本不是靠忠义大军或者靖难大军就能仓促拿下的。

    但是没有关系,现在徐州这一线已经成为了金国的战略突出部,被山东与两淮两面夹住,之后不管金国谁能掌控这支兵马,也绝对不会让他们继续在这种死地待着。

    最起码得往西撤退,从涡口等地建立新的战略支点,这就是山东义军的机会了。

    当然,夺取徐州之后也不是高枕无忧了。

    如果目光再放长远一些,如果不解决黄河问题,那么徐州将会变得越来越残破。

    在真正历史上,徐州彭城之所以从原本四周环山的险峻雄城变成一马平川,谁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平原,就是因为黄河夺淮之后一次又一次泛滥导致的。

    因此,着眼于全国,如果要北伐金国,中原、黄河、山东都不是孤立问题,而是应该高屋建瓴,统筹规划,互相配合着解决。

    看罢手中的文书,在座之人皆是点头。

    这就是曾经金国相公的厉害之处了,只有到了某种高度,接触到全盘的信息,才可以做出全盘谋划。

    就比如黄河问题,即便是刘淮也只是知道这是个大麻烦,却不知道棘手到何种程度,这要是北伐到汴梁附近,突然发大水将大军淹了,那他岂不是比陈庆之还冤?

    “这番只是大略,会发往各地知州知县处,得到补充之后,方才得以实行,现在你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面对刘淮的询问,崔蛤蟆起身说道:“大郎君,时间过于仓促,俺回去之后还得召集幕僚官吏细细讨论才可以,不如也定在三日后,与各地官员一同写来文书,再做定夺。”

    刘淮点头:“崔知州,我知道你的忧虑,但是一切都要快,现在不到一个月就要入伏,也是可以抢种粮食的最后时机,再犹豫些时日,我可以等,节气却不能等了。”

    “晓得,俺晓得。”崔蛤蟆连连点头。

    “快一些,还有其余人有言语吗?”刘淮再次询问。

    而呼延南仙再次起身说道:“大郎君,我知道现在主力皆是在南线作战,但北线这里若有机会,难道不能进攻吗?徐州那里是孤军深入,可到底有三万金贼镇守,面前的济南府却是空虚至极,足以一鼓而下。”

    说到这里,呼延南仙仿佛意识到军粮的问题,立即举起一根手指说道:“一千兵马,我只要一千兵马,就足以拿下济南府。”

    刘淮正色说道:“呼延总管,并不是不让你打,而是黄河故道是个底线,若是咱们突破了这个底线,那么就会威胁到金国在河北的核心大名府。到时候完颜雍就会放过完颜亮,首先来打咱们了。”

    呼延南仙闻言艰难点头,却还是有些不服气:“但只拿半个济南府。绝不渡过黄河故道,如何?”

    刘淮笑了一声:“呼延总管,你真的能控制住裹挟进来的兵马?”

    呼延南仙思量片刻,终于坐下不说话了。

    战争并不是打一仗就能了结的事情,而是会产生链式反应。

    呼延南仙张口就是用一千兵马出击,到了济南府之后肯定会倚重本地人,到时候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