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山东健儿意气长(2 / 5)

加入书签

,自然会被契丹人奉为主心骨。

    若说此时在山东的契丹人可不少,本来就有契丹的猛安谋克户被迁徙到山东,如耶律兴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后来又有契丹人主动来投,比如耶律括里、耶律扎八等契丹起义军遗种。

    再后来,又因为神威军投降,山东又吸纳了数千契丹青壮,这也就导致了契丹人颇有汉人之下第一民族的感觉。

    对此,刘淮的做法倒也简单。

    战场上的俘虏都去劳改,劳改结束的契丹人,还有契丹猛安谋克户全都改姓改风俗,打散之后编户齐民。

    至于如耶律兴哥那些投靠过来之人,这就属于少数了。刘淮对他们也有充足的尊重,让他们继续有契丹的风俗与姓名。

    这已经算是一套标准的流程了,不仅仅是契丹人这般,一些女真人、奚人、渤海人、蒙兀人同样如此。

    可所谓,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

    大家都不是第一天出来混了,怎么可能不去迎合政治领袖的喜好呢?

    如同阿典论将姓名改为典论一般,那些被刘淮优渥对待之人也纷纷改变姓名与习俗。

    就比如耶律氏,纷纷拿出耶律阿保机的祖训来作挡箭牌,直接改姓成了刘。

    刘淮瞬间多出一群本家。

    待一两年头发长长之后,除了口音上略有差距,一般人根本分辨不出哪个是汉人,哪个是契丹人了。

    对此,萧琦也只能感叹,幸亏汉人百家姓中的萧氏源远流长,而且老祖宗有先见之明,没有抱着述律的姓氏不放,也算是免除一番尴尬。

    当然,对于成为契丹人主心骨这件事,萧琦是打心眼里拒绝的。

    败军之将,正是该夹着尾巴做人的时候,怎么能当出头鸟呢?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政治,谁让你个头最大,你不顶上去,高层就没有契丹人的代表,那怎么成?

    刘淮自然也发现了这种苗头,但他觉得无所谓。

    一个政治团体,内部怎么可能没有派别?

    只要别耽搁正事就行。

    而且派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随着利益关系的改变而瓦解与重新组建。

    就比如梁肃,这厮原本属于金国降人一派,跟李通抱团取暖。

    现在随着前来投奔的河北人越来越多,这厮摇身一变,成了河北士大夫的首脑人物。

    河北士大夫们是想要立即出兵河北,打回老家去的。

    但李通却因为身是掌管钱粮的转运使,而一再驳斥河北士大夫们的激进想法。

    也因此,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梁肃都与李通水火不容起来。

    萧琦虽然不想出头,但面对刘淮的询问,却也不能闭口不答。

    再加上他的确有独到的见解,所以只是犹豫一下之后,就起身拱手说道:“禀大郎君,末将以为,完颜亮之所以到如今还没有迁都,还是有些信心与北伐军较量一番的,不可轻视。”

    萧琦果真是有些见地,话声刚落地,梁肃就一拍手说道:“着啊!”

    眼见有些人还在纳闷,梁肃当场解惑。

    北宋定都汴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与江南沟通方便,水道便利,便于运送钱粮,商贸往来。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