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初步成功(1 / 4)
这天,周末。
陈小满暂时摆脱了繁重的工作,在家陪着安雨琪。
两口子几十年夫妻了,安雨琪也知道,陈小满这是累了,于是也不打扰,就这么静静地陪着。
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铺着白色钩花桌布的小桌上,茶杯里的热气袅袅升起,氤氲出片刻难得的宁静。
陈小满靠在藤椅里,微闭着眼,耳边是妻子轻柔的翻阅报纸的声音,还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鸽子哨响。
这种彻底放松的、属于家庭的温情,对他而言,是比任何提神药都更有效的慰藉。
安雨琪放下报纸,看着丈夫眼下的淡青,心里微微发疼。
她起身,轻声走去厨房,不一会儿,端来一小碟刚炸好的花生米,又给他续上了热茶。
“尝尝,刚炸的,火候正好。”她声音温和,带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后的默契关怀。
陈小满睁开眼,看着桌上金黄酥脆的花生米和妻子温柔的脸庞,笑了笑,伸手拈起几颗放进嘴里,嚼得咯嘣响:“嗯,香,还是你火候掌握得好。”
“累了就好好歇两天,集团的事儿是忙不完的。”安雨琪在他旁边坐下,“看你最近为那些‘洋药’的事儿,眉头就没完全展开过。”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陈小满轻叹一声,又吃了一颗花生米,“不过,看到老百姓慢慢回过味儿来,知道啥才是真东西,心里就又有了底气。
就像隔壁院里老刘,最后还是得靠卫生院的针和咱们的救心丸。”
“是啊,实实在在的东西,才能经得住时间。”安雨琪表示赞同,随即又笑了笑,“对了,隔壁张姐后来还跟我说,那‘鳄鱼油’抹了也就那样,香味还怪冲的,不如咱们的蛤蜊油滋润舒服。
还说以后再也不惦记那些花里胡哨的了。”
陈小满听了,不由莞尔:“这就是了。
咱们自己得好东西,不能妄自菲薄。
但也不能固步自封,该学的还得学,该追的还得追。”
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闲话着家常,聊着孩子的学业,聊着院里的琐事,工作的疲累仿佛也在这平淡温馨的时光里慢慢消融。
对于陈小满而言,这半日的清闲,如同长途跋涉中的一次短暂休整,让他得以舒缓精神,重新积蓄力量。
他知道,周一回到办公室,还有更多的事情等待着他:研发中心的建设进度、新剂型的技术难题、市场宣传方案的细节……
还有那场与“洋风”的漫长较量。
但此刻,他只想享受这片刻的安宁,享受妻子默默的陪伴,享受这盘炸得恰到好处的花生米带来的简单满足。
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而家的温暖,永远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窗外的日头渐渐西斜,将房间内的光影拉得斜长。
那盘花生米见了底,茶水也续了好几泡,颜色淡了下去。
这一下午的静谧时光,像一块海绵,吸走了陈小满连日来的疲惫与焦躁。
他没有睡着,只是闭目养神,脑海里时而放空,时而又不由自主地掠过公司的事务,但不像工作时那般紧绷,更像是思绪的自由流淌。
安雨琪在一旁,时而看看报纸,时而织几针毛线,偶尔抬眼看看丈夫,目光宁静而满足。
这难得的休憩,并非无所事事的空虚,而是一种能量的悄然回流。
当夕阳的金辉为房间内的每一样物件都勾勒出温暖轮廓时,陈小满深吸一口气,坐直了身子,眼神恢复了往日的神采,那是一种经过沉淀后的清亮。
“晚上想吃什么?我去做。”安雨琪放下手中的活计,微笑着问道。
“简单吃点就好,熬点小米粥吧,养胃。”陈小满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发僵的肩颈,“吃了饭,我得去书房理理思路,下周好几场硬仗要打。”
安雨琪点点头,起身走向厨房。
多年的夫妻,她早已习惯丈夫的工作节奏,这种休息后的奋发,她见过太多次。
晚饭后,陈小满钻进书房。书桌上,摊开着研发中心的设计草图、市场部提供的竞争对手产品分析报告、还有厚厚一叠关于中药现代化剂型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他没有立刻投入工作,而是先拿起电话,拨通了几位集团高管的号码。
“老李,明天一早,九点整,召集研发、市场、生产、质检几个部门的负责人开个紧急会议……
对,扩大会议,把各科室骨干也叫上。”
“王工,那份关于中药提取物浓缩技术的可行性报告,明天开会前放到我桌上。”
“张经理,南方几个重点城市的市场波动详细数据,明天会上我要看到 breakdown(细分数据)。”
他的指令清晰而果断,电话那头的人显然也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紧迫感,纷纷领命。
放下电话,陈小满才沉入那些文件和图纸之中。
台灯的光晕下,他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