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震撼(1 / 2)

加入书签

“至于火箭……”林墨的目光扫过全场,“有人说民营企业搞航天不切实际,但当年没人相信互联网能改变生活,没人相信奶茶能卖到全球。”他笑了笑,“其实所有‘不切实际’,都是还没被实现而已。”

散会时,马芸特意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下次去杭城,我请你喝西湖龙井。”

林墨走出会议中心时,夕阳正把云层染成金红色。

林墨在音箱底座签下名字,忽然想起刚才鲁冠秋的话。他望着远处的天际线,那里正有一架飞机掠过,尾迹在蓝天上拖出长长的线。

或许快与慢从来不是问题。就像这些站在时代浪尖的企业家们,有人深耕实业三十年,有人在互联网浪潮里破浪,而他不过是带着一颗造火箭的少年心,碰巧站在了技术与需求的交汇点上。

2年的互联网泡沫刚过去,全球科技公司都在收缩,一个卖奶茶起家、靠一台音箱爆红的企业,怎么可能估值400亿美金?”

但数据不会说谎。

天星电子的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星辰p3的全球订单排到了明年;

星月奶茶的海外门店以每天30家的速度扩张,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在报告里写道:

“这不是饮品,是带着社交属性的现金奶牛。”更别提那台让硅谷巨头夜不能寐的智能音箱,但是其中的技术含金量就足够让无数公司眼红。

之所以这款软件上新的速度这么快,是因为核心变量是由星月编写的,只有美工才是星辰网络的员工弄的。

甚至在整个星辰集团内部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因为现在所有员工关注的重点基本上都在小星身上。

这三天时间小星凭借着极其夸张的速度火遍全球。

但凡使用过小星的人,都无不惊为天人。

那种丝滑顺畅感,光听声音,会真的以为对方是一个人。

最关键这还是一个百分百会照顾你的情绪人,讨论文化方面的事情,他还会引经据典,仅这一点就超越了90%的人。

就在这关键节点一则更加炸裂的消息传了出来。

那就是林墨身价逼近百亿美金,这消息像长了翅膀般传开时,让整个华国商界都陷入了短暂的失语。

这也是连夜连晚组装出来的,虽然没有试验过,但他有信心不会出现任何差错,因为星月早就自检过了。

当林墨带着这台火箭发动机,出现在金科院的时候,立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天!林先生将这台火箭发动机放在这里干什么,难道说林先生打算自己研发火箭发动机?”

“这里的这些产品应该就是明年星辰科技发布的新品吧,特别是这款设备简直就是艺术品!”

相比于国外媒体的惊叹,那些各大名校的招生老师以及教授们则是无比的振奋。

前段时间神舟3号刚刚发射成功,所以在场的人多多少少对于火箭发动机都有一些了解或者说见识。

可偏偏中间的那台火箭发动机很多人都是第1次见甚至找不到一模一样的,这是不是意味着有可能这台发动机是星辰科技独立研发的!

其中一位哈大的教授刚好就是航天工程的,对于火箭发动机,它比在场的所有人都了解,可偏偏这台发动机在他记忆中没有任何印象。

哈工大的周教授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死死盯着那台近两米高的火箭发动机。

银白色的外壳上布满了螺旋状的冷却管道,尾喷口的边缘泛着耐高温材料特有的暗金色,与他参与过的神舟系列发动机截然不同

——传统发动机的燃料泵是外置的,而这台的泵体竟与燃烧室融为一体,像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压缩过,紧凑得不可思议。

“这是……液氧甲烷发动机?”他蹲下身,手指几乎要触碰到发动机底部的铭牌,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

铭牌上的“星辰一号”四个字旁,刻着一行极小的参数:推力75吨,推重比180,海平面比冲305秒。

旁边的招生办主任没听懂这些术语,只看到周教授的喉结在不停滚动:“周老师,这数据……很厉害?”

“不是厉害,是离谱!”周教授猛地站起身,眼镜都滑到了鼻尖,“神舟三号的发动机推重比才刚过70,这台直接翻了一倍还多!

而且液氧甲烷燃料……国内还在实验室阶段,他们居然造出了实体机?”

他的声音引来了周围人的注意。

国防科大的王教授凑过来,指着发动机侧面的传感器接口:“这些接口的布局,像是预留了AI控制系统?”

周教授点头如捣蒜:“你看这燃料阀门的响应速度标识——0.01秒!这意味着它能实时调整推力,简直是为可回收火箭量身定做的!”

他忽然抓住王教授的胳膊,“老伙计,你想想,如果这东西能稳定工作,我们的探月工程能提前多少年?”

人群后的国外媒体已经炸开了锅。《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举着相机,镜头穿过人群对准发动机,

而那些原本还在讨论智能音箱和奶茶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