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西军联盟(2 / 3)

加入书签

:“如事不可为,便回来投靠錡哥儿得了!大伯不也总是夸赞錡哥儿少年英雄,必成大器吗?我看,跟着錡哥儿不会有错。”

几人回到种府,却见种师道、种师中、种师闵正坐在堂上议事,见几人回来,种师道郑重道:“刘錡刚才所议之事,不得外传。”

众人齐声应诺。种师道又说道:“刚才我们几个也商议过了,我种家世受皇恩,若果如刘錡所料,社稷蒙难,我种家必不能袖手旁观,只是……”

种师中接着说道:“我种家也的确需要在西军中留有一席之地,因此,我们几个刚才商议过了,三家的子侄全部留下,率二千精兵,明日就出发去巩州投刘錡。”

钟浩拱手道:“为什么不是去秦州投刘世叔?”

种师闵笑道:“刘子文为人宽厚,遇事处处忍让,倒是刘錡,武艺、兵法无一不精,见识更是远超我等。否则也不会有如此野心,想着割据陕西。”

种浤道:“可刘錡不是说他是绝不会拥兵造反的吗?”

种师道摆了摆手,笑道:“刘錡自然是不会轻易造反,只是对烂摊子见死不救罢了!看起来是和童贯置气,实际上是看透了官家昏庸,明面上是割据自保,本质却是换一个方式扶助汉家江山。此子不得了,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刘錡陕西游的最后一站,是岷州。何藓父亲何灌正第二次在这里做知州。

刘法统安城败亡后,嵬名察哥趁胜包围震武军,何灌率兵出廓州急救,嵬名察哥击溃刘法已竟全功,便不愿纠缠,退兵回到统安城,何灌兵少,只能虚张声势并未追赶,解了震武军之围便回了廓州。童贯责其不听节制,犹豫不前,罢其兵权,再次调回岷州搞生产。

与刘錡不同,刘錡是大力开垦荒地,收纳流民,何灌在岷州却是大搞水利工程。修建“广利渠”,引邈川水灌溉数千顷偏僻的田地,不用半年,就改善了耕地质量二万六千顷,并且招募到了七千四百青壮弓手。

刘錡到了岷州,正好何藓收到刘錡的书信,也从熙州赶了回来。三人意见一致,决定从此不听汴京提调,加入刘錡主导的西军联盟。

何灌向刘錡提出想把何藓调到岷州身边,刘錡还没做声,何藓就跳起来了不愿意。何藓在巩州军中,掌握着刘錡麾下精锐中的精锐,核心战力“霹雳军”,又如何肯回到何灌身边?

何灌无奈,只好作罢。只是何灌郑重表示,愿把七千青壮交给刘錡训练,加入刘錡麾下,成立“岷州军”。自己则不再过问军事,安心政务。

刘錡不解,何灌这样一位功勋卓着的老将军,怎会这么早就想到解甲归田呢?

何藓这时才告诉刘錡,原来仁多泉之战时,何灌的脚就曾被西夏军炮石所伤,带兵出廓州救援震武军已经是带伤出战,却被童贯指责犹豫不前,心中寒凉,不愿再问军事,是以才想让何藓回来替他领军。

后来何藓详细告诉何灌,刘錡巩州军的详细情况后,特别是何藓掌管刘錡手下最精锐的“霹雳军”之后,便有了把岷州兵交给刘錡,既表明了态度,也为何藓在刘錡心中的地位增加筹码。

刘錡自然是感动不已。何灌又对刘錡说道:“錡哥儿,某在廓州领军之时,属下有一裨将,名唤杨政,原州人,此子颇有将才,军中威望甚高。此次受我连累降职,某愿书信一封,劝其投靠与你,不知錡哥儿可愿意?”

刘錡不禁大喜:“老将军慧眼识珠,刘錡求之不得!”

何灌又说:“还有一人,名唤刘韐。此人以前在秦州陇城做过县令,现任陕西转运使,震武城解围战时,他正好押运军粮过来,还是他给我出的主意,让我连夜带兵,虚张声势出廓州奇袭嵬名察哥。我本来考虑兵力不多,恐陷入苦战,他说,只要我军一到,察哥必然不战而退。我问他为何有如此把握,他说夏国整个军事态势上已处劣势,必不愿久战,察哥一定见好就收,主动退兵。后来事情果然如此。此人才能极高,几个儿子俱是聪慧,如能收至麾下,必为錡哥儿一大助力!”

刘韐?岳飞的老上级啊!历史上岳飞就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光这份眼光,就不是凡人。

刘錡道:“可我等所议之事,形同谋反,刘公恐难以理解啊!”

何灌笑道:“我与刘韐年少时,本就交好。说起来我还是他的救命恩人呢!”

原来,何灌与刘韐当年曾同在熙河经略王厚手下从军。当时,何灌还只是个斥候小队长,刘韐在军中担任幕僚,负责粮草转运之类事务。一次,刘韐在运送物资的时候,被西夏军的探马盯上,刘韐所率运粮军即将全军覆没之际,何灌带兵巡逻至此,赶紧过来支援,何灌连发十数箭,箭箭毙命,西夏探马见势不妙,慌忙撤军,因此救了刘韐一命。

从此,双方便结下深厚友谊,几十年来双方经常保持书信来往。

何灌既然下定决心跟随刘錡,便尽可能地把亲朋故旧都举荐进来,一方面看看刘錡是不是真的求贤若渴,图谋大业;二也是为将来何家多找助力,在西军联盟里地位更加稳固。

刘錡带着岷州四千四百多的青壮回到巩州,即刻着手安排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