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火器研发(2 / 3)
>
胡奎指了指前方两侧插着的小旗,说道:“就这么大。”
刘錡点点头,有效射程三百米左右,扇面五六十度。不错不错!
“还有一个问题,这家伙多重?”刘錡问道。
“不到100斤。”胡奎回道。
还是太重,刘錡想了想,对胡奎说道:“一、缩小体积,做到四十斤斤以下,甚至更小,二十斤斤左右,可以尝试做两个型号。二、还是尽量采取子铳发射,确保稳定。三、炮身上焊接把手,便于单兵携带。最后,保证这个射程。”
“至于这尊炮嘛!你试试用实心铁弹,看能打多远!”刘錡最后说道。
“诺!”胡奎叉手道。
刘錡又鼓励了胡奎两句,嘱咐他注意安全,并加强保密、保卫工作,一刻都不能懈怠。
胡奎看着刘錡打算离开,忙道:“督监……哦,不,指挥使,还有个礼物送给你。”
刘錡跟着胡奎来到实验室,胡奎从柜子里取出一个尺把长的盒子,献宝似地拿到刘錡面前。
盒子很精致,里面用深蓝色的绸缎包着一支细长的东西。
掀开绸缎,一只精致的手铳展现在了刘錡的眼前。
这就是目前火铳的缩小版,枪管和子铳都缩短了,肩托改成了便于单手持枪的把手,把手向下弯曲。十个短子铳整齐的摆放在一个小纸盒里。
“不错。”刘錡不由赞道。
“射程八十步,就是劲太大,得压着打。”胡奎道。
刘錡合上木盒,交给癿秋,对胡奎说道:“我收下了。有时间再做几柄出来!”
“诺!”胡奎应道。
薛坚、薛刚终于回来了!
一个亲兵跑来禀告,说探马发现十里外,远远的看到一大队人马列队而来,领头的就是薛坚和薛刚。
营里没兵,刘錡就让癿秋把亲兵营撒了出去,充当探马。听到消息,刘錡和癿秋亲兵营迎了过去。
原来,这两个家伙领命后,先派人回巩州找李椿年报信,让他速速做好收容流民的准备。然后,围着秦凤路绕了两个大圈,分两路回的巩州,沿路宣传,吸引了大量宋夏边境的蕃户、正准备南下的边民、因战争无家可归的流民等等,承诺到了巩州必按人头分配田地,遇到特别穷苦的流民还予以钱粮,一时间应者云集。
二人还开动脑筋,薛坚想了个法子,雕了印章,直接印在纸上、流民的衣服上、甚至流民的手上,均可作为在领取田地的凭证。
薛刚更是发动群众,搞出了类似传销的奖励措施,如能带动周围百姓迁徙去巩州的,按人头给领头者多分土地,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招募效果远远大于预想。搞得李椿年措手不及,只好带着人分配到各地,到处测量土地,早已经远离巩州。
这个时候,作为宋夏边境的西北,土地极多,就是人少。宋廷虽然也有类似的安抚流民的政策,但要么就是落实不下去,要么就是落实不彻底,刘錡给李椿年的原则只有一个,只要能把人给吸引过来,土地不仅要给,还要多给。
巩州知州对刘錡的工作完全是无条件支持,虽然刘錡这么做,有些打着募兵的旗号插手民政的嫌疑,但毕竟对知州的工作是有利的,甚至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巩州知州不仅乐见其成,还尽自己的能力对李椿年进行帮助,要人给人、要公文给公文、要协调就出面,所以李椿年办起事来,毫无阻碍,效率极高,把他的“经界法”理论贯彻的极为彻底。
这几个月来,涌向巩州的各色人等不下五万,并且还在不断增多。薛坚、薛刚回到巩州后都傻了眼,李椿年帮他们两个支招,凡是十五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均可报名参加募兵。刘錡开出的募兵条件之优厚,估计是整个大宋最好的,所以二人轻易的就招募了七千多新兵。
巩州军训练新兵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章程,训练工作二人是做的有条不紊。十几天前,李椿年土地不够分了,派人回来求援,请二人派些人去陇西西南一百多里外帮助流民垦荒。二人一想,就当是野外拉练了,所以就带走了匠作营这段时间打造的所有兵工铲,把队伍全部拉了出去。
人多力量大,没多久就把活给干完了。回程的时候,薛坚突发奇想,带着大队翻山抄近路回巩州,美其名曰增加训练难度,结果路过山谷里的一片乱石滩,发现这里的石头被阳光照着闪闪发亮。
二人以为遇到玉石之类的宝贝了,命令所有人背石头回巩州,要么背一整块,要么背一包碎石。
刘錡骑在马上,目瞪口呆的看着一个个累的哼哧哈哧的新兵,背着石块蹒跚的从自己面前经过,仔细一看,这哪里是玉,明明是石英石。
所有石块被直接送往了匠作营,薛坚得意地对刘錡道:“山谷里还有好多这样的石头,还有好大块的。”
“嗯。”刘錡心想,薛坚他们遇见的可能是一条石英石矿脉。
回到军营,刘錡马上找来胡奎。
二人神秘地躲到试验场里,刘錡在一小块略为平整的石英石上,撒上火药细末,然后拿起一把小铁锤,用力敲在石头上,只见石头迸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