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结交豪杰(一)(2 / 3)
这可如何是好。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努力让自己的表情恢复自然,对史斌说道:“某乃会州刘錡,此番正前往东京公干,途径渭州时口渴难耐,便在此歇脚片刻。也是机缘巧合,才与史兄弟相遇。”
史斌一脸疑惑,奇道:“小人从未去过会州,不知官人如何会识得小人?我自认并无过人之处,能入得了官人的法眼。”
刘錡心中快速思索着,嘴上连忙解释道:“只因先前府中聘请了一位枪棒教头,名叫王进。他曾说在华阴史家庄收了一个徒弟,名叫史进,江湖人称‘九纹龙’。适才我见小哥臂上刺着青龙,那纹身栩栩如生,一时冲动,贸然相认,还请小哥莫要见怪!是我唐突了。”
史斌赶忙拱手拜道:“江湖诨号,实在不值一提。只是小人名叫史斌,并非史进,想来是官人听错了。不知我那师傅如今在何处?我一路寻来,历经千辛万苦,就盼着能见到他。”
刘錡只得继续编造道:“说是要去寻访旧友,怎么留都留不住,只好由他去了,也不知去了什么地方。我也曾多方打听,但都没有确切消息。”
史斌听后,神色顿时黯然下来,叹了口气,声音有些低沉地说道:“自从家父去世后,小人误交山匪,得罪了官府,无奈只得散尽家财,前来投奔师傅。却不想走了数月,盘缠都用尽了,最终还是没能寻到他。一路上风餐露宿,吃尽苦头,可还是一无所获。”
刘錡暗自庆幸,总算是糊弄过去了。他心想,这“九纹龙”既然叫史斌不叫史进,那鲁达此时或许也不在此地,又或许根本就没有这个人。
他定了定神,整理了一下思绪,对史斌说道:“大郎不必过于懊恼,你和王进师傅日后必定还有相见之日。只是……史兄弟眼下有何打算?总不能一直这样漂泊无依。”
史斌又是一声长叹,想到自己如今已是无处可去,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沉默不语,脸上满是迷茫与无助。
刘錡见状,开口说道:“某看大郎一身好本事,不若暂且随我前往东京办差,等将来回转会州,再为史兄弟谋个好出路,你看如何?也好有个安身之所,施展你的才华。”
史斌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翻身便拜:“如此,官人大恩,受小人一拜。若不是官人相助,我真不知该何去何从。”
刘錡急忙伸手扶起他,口中说道:“大郎不必如此客气,这不过是小事一桩,不足挂齿。出门在外,谁还没个难处,能帮一把是一把。”
史斌又与王猛、刘贵一一见过礼。
刘錡向茶博士又叫了些点心,四人围坐在一起闲谈起来。
正说着,有军士匆匆前来禀报:“通关手续已经办妥,大人可以启程了。”
四人走出茶楼,却见高俅站在轿边,正和一个瘦高的老者交谈着。那老者面容清癯,眼神深邃如渊,透着一股久经沙场的威严与沧桑。
高俅见到刘錡几人出来,连忙招手喊道:“九郎,快快过来见过经略相公。”
原来,这老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小种经略相公”种师道,听闻高俅过境,便赶来相见。
洛阳种家,堪称百年将门,世代子弟从军,满门忠烈,名将辈出。
刘錡望着眼前这位流芳后世的西军名将,心中感慨万千。他紧走几步,上前恭敬地拜道:“刘錡见过大帅,家父对大帅也甚是挂念。时常在家中提起大帅的英勇事迹和赫赫战功。”
种师道伸手虚扶一下,呵呵笑道:“九郎不必多礼,汝父与我同在西北为将,乃多年好友。适才听殿帅说,你在臧底河遇险,现在身体无大碍吧?”
刘錡躬身答道:“蒙大帅挂念,末将的伤已经大好。当时多亏了兄弟们的舍命相助,才得以脱险。”
种师道笑着点头道:“那就好!年轻有为,日后必成大器。”
随后转向高俅,摆手说道:“殿帅请入城,酒宴已经备好。我已吩咐后厨准备了渭州的特色美食,一定要让殿帅和各位尝尝。”
高俅也笑着摆手回应:“如此,相公先请。能品尝到渭州美食,实乃幸事。”
一行人浩浩荡荡进了城。刘錡跟随高俅前往经略府赴宴,王猛、刘贵则负责安排军士前往邸店歇息。
刘贵给史斌找来一身亲兵的行头,让他换上,说道:“史兄弟,这些时日你就暂且充做衙内亲兵,这样路上行走也方便些。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
史斌连忙叉手致谢:“有劳刘统领,但凡有什么分派,只管吩咐!我一定尽心尽力,绝不偷懒。”
刘贵呵呵笑着,拍了拍史斌的肩膀:“且随我来,与弟兄们一起同桌喝酒!”
史斌本就是豪爽侠义之人,几碗酒下肚,便和亲兵们打成了一片,大家勾肩搭背,互称兄弟,气氛十分融洽。
在这渭州,作为军事重镇,安全自然是有保障的。刘錡早已吩咐过刘贵、王猛,说弟兄们赶路辛苦,今日酒肉管够。让大家吃好喝好,好好放松一下。
一时间,亲兵、军士们或坐或立,热闹非凡。大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呼喝声、笑骂声不绝于耳,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