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不用编借口,有个现成的理由(2 / 3)
bsp; 布料啥的送来了整整一车。
沈书凡道:“我把虎骨卖给他们了,他们应该是赚了,收着就行。”
“这就好。”
他们夫妻俩寻思着,也就是请医馆的医女大夫的几回,咋给封了这么多礼钱呢?
更让沈守义、李氏有些惊慌的是七里沟的娘家,也给了100两。
“爹娘怎么给了这么多?”
李氏道:“我也不知道啊,娘说这里面是吃的,让我先收起来,当时太忙了,也没来得及看!”
她娘周氏那样说了,她就信了。
真以为里面是吃的,就随手放在屋里了。
这人来人往的也没多管,这会儿把袋子打开,才知道里面除了粮食,在粮食里面还放了一包银子。
称了称,100两只多不少。
要是有那不凑巧的把这袋子给提走,她怕是得哭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29章不用编借口,有个现成的理由(第2/2页)
“要不还回去吧?”
“不用还。”
“啊?大郎,你姥姥家怕是攒了所有的家底都送来了。”沈守义想说要不收一半,但全收他不安心。
他媳妇儿眼圈都红了。
可见也是担心李家搬空了都给他家送来了。
沈书凡道:“姥爷送来的礼咱们再送回去,不合适。”
“也是,这不成了不想拉来往了吗?可这也太多了。”
他和二哥在老宅的时候,那么抠堂屋的银子,都没攒到百两呢。
“过年过节的时候,娘去送礼的时候再还回去。”
“对对对,大郎的法子好。”
李氏突然道:“咱们大郎那回救了满山,爹娘三哥三嫂他们一直都记在心里,我寻思着可能我送回去也不会收。”
当时给银子啥的,他家就没收的。
没想到这个时候给送来了。
沈守义和李氏一起看向沈书凡。
“就按刚刚说的办,要是不收的话,再说,姥爷家有喜事的时候,分几回就还回去了。”
“那就先这样。”
他们有点能理解老宅的老两口为何习惯的听沈守诚的话了。
他们现在好像也有点往这个习惯发展的趋势了~
孙昊等那几个同窗秀才彼此都是一样的礼。
一份笔墨纸砚。
这也是他们商量好的。
如此来往比较纯粹一些。
“这是银票吧?”
“是的,这是一,一,一千两?”
记账上面写的这是京城的姜良志和姜有德的礼。
当时沈书凡没在家,他们进门后,就一人把一个轻飘飘的荷包交到了沈守义的手里。
沈守义还以为是信啥的,就收起来揣在兜里了。
结果这会儿掏出来一看,里面哪是什么信?
银票。
一个荷包里面是1000两的银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