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开局六问(2 / 3)
往事。
他怒拍灶台,震得火星四溅:“当年县仓失火前夜,也曾有‘账房娘子拾遗不报’的流言!
结果第二天,那个可怜的女子就失踪了!”
张叔的话,如同惊雷般在众人心中炸响。
他们这才意识到,敌人惯用的伎俩,就是拿女人开刀,以此来达到他们的目的。
陈皓闻言,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他立刻请老汉召集村妇会,当众宣布:“今后凡涉账目传递,皆由三人同行、互为见证,若有意外,百户共讨!”
李芊芊站在人群中,眼眶湿润。
她拿起笔,郑重地写下第一条新规:“记账的人,不能沉默。”
是啊,记账的人,不能沉默!
她们要用手中的笔,记录下真相,守护住北岭村的每一分利益。
三日后,李芊芊紧紧抱着怀中的竹匣,踏上了前往邻镇的路。
匣子里装着新编的账册,每一笔都关乎北岭村的未来。
天色说变就变,豆大的雨点狠狠砸下来,噼里啪啦地打在油布伞上,溅起浑浊的泥水。
她咬着牙,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中跋涉。
刺骨的雨水浸透了衣衫,黏腻地贴在身上,寒意直往骨缝里钻。
过桥时,湍急的河水几乎要漫过桥面,她死死地护住怀里的竹匣,生怕这凝聚着全村心血的账册被雨水打湿。
终于,她看到了对岸熟悉的身影——王老板撑着伞,焦急地等待着。
他递过来一个用干燥布巾包裹着的长条形物事:“李姑娘,快擦擦,别冻坏了。”
李芊芊顾不上寒冷,打开布巾,一个造型古朴的笔筒映入眼帘。
这笔筒是用木头雕成的,木质有些焦黑,像是被火烧过。
仔细一看,笔筒内部竟然嵌着几片微小的陶片,陶片上依稀能辨认出“真数不灭”
四个字!
李芊芊瞬间明白了王老板的用意,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当夜,她在油灯下,一笔一划地重录《北岭民声录》的序言。
灯火摇曳,将她的身影映在墙上,显得格外坚定。
她放下笔,轻轻抚摸着手中的账册,低声说道:“我不是谁的影子……”
而在通往北岭村的蜿蜒山道上,一辆黑篷马车缓缓停下,车身在暴雨中瑟瑟抖。
车帘被一只苍白的手掀开一角,露出一双充满不甘和挫败的眼睛。
“回去告诉老爷……”
那人声音沙哑,带着一丝绝望,“账房里……怕是藏着一窝狼!”
黑篷马车在泥泞中艰难地调转方向,消失在雨幕之中。
北岭村,这个名字,像一根刺,深深地扎进了车内那人的心里。
三天的时间,足够让一件事情酵,也足够让一些人看清现实。
北岭村,变了。
而此刻,朝廷的诏书,终于姗姗来迟。
圣旨的内容,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阵阵涟漪。
准北岭试行“百姓监督制”
三年,设“民生议事局”
,由十名民选代表列席县政会议。
旨意送达北岭村的那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村民们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在他们看来,这可是天大的喜事,一定要好好庆祝一番。
以往,朝廷的诏书,那可是要摆香案,放鞭炮,敲锣打鼓地迎接的。
可是这一次,陈皓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闭门谢客。
他只是命孙二愣在酒馆门前挂起了一面空鼓,鼓槌悬而不落,在鼓面的旁边,用浓墨写着八个大字:事未办成,鼓不轻响。
这面鼓,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陈皓此刻的心境。
他很清楚,这仅仅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拿到圣旨,仅仅只是第一步,如何把圣旨上的内容,真正地落到实处,才是最关键的。
而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
县衙里,刘推官正襟危坐,看着手中的圣旨,内心百感交集。
奉命筹备场议事会,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
他原本打算将议事会安排在县衙的公堂里,那里宽敞明亮,也显得庄重肃穆。
可是,当他兴冲冲地跑到公堂的时候,却被告知,公堂已经被临时征用,要作为“上官巡视接待所”
。
理由也很简单,府里的大老爷要来视察工作,需要一个体面的地方。
刘推官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怒火。
如果议事会真的被安排在一个偏僻的地方,那这次议事会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他不能让这样的事情生。
思来想去,他决定去找赵秀才商量一下。
赵秀才虽然只是一个落第的书生,但却满腹经纶,而且对北岭村的事情,也十分上心。
两人一合计,决定先制人,给那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