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金融圈集体撤资(1 / 2)

加入书签

“动的只是皮!”

“根子还在南边!”

“我们要让他们自己动手拔!”

这句话传出去,法官立刻调派数据组重新梳理顺海在泰边的下属公司,查出三家有登记记录的贸易公司,两家有虚高走账记录。

何细鬼的人在第三家公司外蹲了四天,拍到一个老面孔:廖启棠,曾在澳岛开赌场,后跑路至南洋,十年前曾与三口组在菲猴国合资搞过灰色房产。

这人没背景,但懂账,会打点,是南洋那帮财团最喜欢的“执行人”。

他出现在这,说明顺海已经在动。

“要不要抓回来?”王建军提议。

“不动他!”洪文通摇头。

“这种人,不能让他感觉危险。

要让他觉得他在我们视线外!”

“那我们干嘛?”

“我们等他自己亮底!”

这边刚说完,第三天顺海在泰边一家海产公司的仓库突发火灾。

明面原因是电缆短路,但仓库中一半货物未入账,现场无人登记,货源模糊不清。

火灾后当晚,有两车人员急匆匆离开码头,但被海口边检以“证件不全”原地拦下。

徐邵泽看到照片时没说话,只让阿积的人把那两个司机扣下来。

法官回头问。

“你是要查他们口供?”

“不是!”

“给他们一人一个红包!”

“红包?”

“里面只放一张照片!”

“什么照片?”

“廖启棠!”

“什么意思?”

“让他们回去告诉顺海,东星帮,还在!”

这一招不伤人,只传话,却足够让人心惊胆战。

一夜之间,顺海旗下数个小型仓库开始封锁物资,数十人调岗,几笔原本要流入港岛的货款突然取消,物流公司纷纷撤单,三个临时码头通道关闭,表面理由是设备检修,实则是资金链紧张,准备临时止损……

但他们反应越快,漏洞就越多。

第四天晚上,何细鬼的人截下了一份境外汇款记录,金额不高,收款公司在港岛注册,是东条山支原本用于资金调度的一家老公司,这家公司半年前已停运,突然复活,说明有人在试图打通旧路。

“还是那几个人!”徐邵泽听完只说了一句。

“要不要收了?”

“让他们再跳一天!”

“第五天,顺海的高层财务主管在泰边机场被不明人员带走,两个小时后现身,却闭口不谈!”

东星的人没动,文件却一份一份压了上去。

第六天,泰边新闻突然爆出一条消息:一名华人投资人涉嫌隐匿境外资产,配合当地调查。

这人,正是卢成志的老搭档一方俊明。

当天晚上,徐邵泽坐在总堂办公室,桌上没有烟,也没有茶,只有那张纸一“我们知道”.

这一战,不是硬拼,不是冲突,而是把一张无形的大网,铺得密密麻麻,把对方所有退路都堵死,然后等他们自己慌,自己逃,自己崩。

这就是东星。

不动声色,寸寸压境。

谁敢伸手,就让他全家断供。

谁敢抬头,就让他夜夜不安。

第七天上午,顺海集团的外海联合仓储公司发布公告,声称“因受海外货运线路调整影响,部分业务将进行内部整合,暂停对港口方向的供应!”这一纸公告一出,整个港岛的物流圈瞬间震动。。

很多原本依附顺海线路的小公司开始联系其他货代,仓储空置率陡增,运输车辆无货可走,几个靠顺海吃饭的外围社团也立刻慌了。

下午一点,三口组东条山支的联络人松井打通了一通越洋电话,语气平稳,但内容直接。

他告诉港岛本地的一位地产商。

“东星的动作不止是试探,他们是打算彻底清理港岛外部支撑!”

这句话传到龙飞耳朵里时,他正躲在九龙湾的一家私人俱乐部内,面前摆着一瓶未开封的威士忌,一口未喝。

他盯着手机屏幕发了很久的呆,没人敢出声。

他不是没想过东星会出手,但他从来没想到,东星不是打他的人,也不是抢他的钱,而是直接切了他背后那条供血的血管。

顺海垮了,松井缩了,所有投靠外部势力的路都断了。

他现在手里连一条像样的金融线都没有,甚至连转账都得通过第三方绕路。

他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一徐邵泽动的,不是明面,是你以为最安全的背后。

下午三点,徐邵泽在总堂茶室见了一个人,名字叫陈淮,是港岛一家中型金融机构的前负责人,曾在顺海与耀辰之间牵线搭桥,赚了不少黑钱。

那时候他后台硬,背景深,没人敢动他。

可现在,他主动请见,说愿意“配合审查”,只求东星别封他的账户。

法官递了一个账单给他,看完以后,陈淮手都抖了。

“这……这些数额,我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