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火耗归公(2 / 2)
问题。
转机出现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边关危机。北方游牧部落叩关,军费开支骤增,国库再次吃紧。
皇帝于御前会议上忧心忡忡,问策于群臣。多数官员或言加赋,或言节省宫内用度,皆非长远之计。
姜淮看准时机,出列奏对。他没有直接提及敏感的“清丈田亩”,而是从“开源”的角度。
详细分析了当前税基不实、大量田产被隐匿,导致“小民负重,豪强寡赋”的现状。
他引用试点省份的数据,指出若能厘清田亩,使赋役均平,则“不需加赋而国用自足”,足以支撑边饷。
此次,他不再单打独斗。都察院中受他影响的御史,以及部分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务实派官员,纷纷附议。
边关危机的压力,使得反对“清丈”的声音在“为国纾难”的大义面前,暂时被压制了下去。
皇帝最终下定决心,任命姜淮为“督理清丈田亩使”,赋予其更大权责,在数个省分同时推行清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