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再议不迟(2 / 2)

加入书签

他不再像最初那样单打独斗或硬碰硬。

对于地方资源的掣肘,他不再直接要求调拨,而是奏请皇帝,由朝廷出面,划定一批“官矿”专供水泥生产。

并制定合理的“官价”和“民价”,既保障供应,又一定程度上平稳市场,减少了直接冲突。

对于漕运的发难,他亲自与都水司、漕运总督衙门反复公文磋商,核算出合理的装卸损耗补偿标准,并同意由水泥推广经费中支付,花钱买顺畅,避免了因小失大。

对于工部内部的刁难,他则更加注重程序合规。所有招募、采购计划,都附上详尽的市场比价和必要性说明,据理力争。

同时,他主动将《则例》的修订研讨会邀请赵郎中等人参加,给予其“指导”之名,满足其部分虚荣心,减少直接对抗。

更重要的是,他每隔半月,便会有一份条理清晰、数据详实的《水泥推广事宜简报》直送御前。

简报中既不回避困难,更突出进展和成效:某处险工加固完成,经受住了春汛考验;某地新修水闸,节省工期几何;水泥量产成本随着工艺优化,已下降若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