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我的天,这路程也太远了!(1 / 2)
周安脚步匆匆往知青点赶,心里的鼓还在“咚咚”敲着。
刚走到知青点那排土坯房前,就听见屋里传来女知青们的说笑声。
推门一瞧,女知青们围着姜宁坐成一圈。
察觉到屋门被推开,大家的眼神都齐刷刷朝门口望过来。
显然,大家都在等他。
周安一眼就瞧见了,坐在中间的姜宁。
最近天有些热起来了,她穿着件碎花衬衫。
见他进来,眼底悄悄亮了亮,又赶紧低下头抿了抿唇。
旁边的陈瑶最先站起来,手里还拿着个牛皮纸信封,朝着周安连连招手。
“小安,快来快来!快坐过来!就等你了,你来了,我们就可以开始读信了!”
其他女知青也跟着附和,有的拍了拍身边的小板凳,有的笑着说“可把你盼来了”。
周安知道,这群姑娘们早就听说了,姜宁给云南父母写信的事儿。
这会儿凑在一起,都是想等着看姜宁的父母同不同意,他和姜宁的婚事。
她们打心眼里盼着俩人能成。
毕竟他们真是太般配了,简直是一对璧人。
周安应着声走过去,在姜宁旁边的小板凳上坐下。
屁股刚挨着凳面,就觉得后背都绷得紧。
他双手放在膝盖上,指尖不自觉地抠着裤缝,脸上的紧张藏都藏不住。
眼睛盯着陈瑶手里的信封,连呼吸都比平时轻了些。
姜宁侧头瞧见他这模样,笑着安慰道。
“不用这么紧张,我爸妈是很好的人。他们虽然住在云南的大山里,平日里跟外界接触不多,但思想一点都不古板,很开明的。我觉得,他们应该不会拒绝我们结婚的事儿。”
她眼底带着笃定的笑意,想让周安能松快些。
坐在对面的王玥玥,早就按捺不住了。
一把从陈瑶手里拿过信封,指尖捏着信封的封口,一边轻轻撕一边笑着说:
“嘿嘿,会不会拒绝,咱们看了信不就知道了?来来来,这次我给你们念信!我嗓门亮,保证你们都能听清楚!”
王玥玥拿着信纸,然后就开始念了起来。
“宁宁吾女:见字如面。
入夏后长白山的天气该热起来了,不知道你近来身子可好?
最近这些日子,身体如何?饭食合不合胃口?
一个人在外面,自已可得多上点心,别让爸妈在家惦记。
前阵子收到你写的信,读着你说想和周安同志结婚的事儿。
爸妈心里倒没什么意外,反倒替你高兴。
如今不比从前,都提倡婚姻自主。
你长大了,有自已的心思和判断,爸妈哪能干涉你的婚事?
只要你觉得好,日子能过得舒心,我们就放心。
你在信里把周安同志的事儿说得详细,说他为人正直,打猎的手艺好。
还总想着帮衬你和知青点的同志,听着就知道是个踏实可靠的好小子。
这年头,能找个真心待你、肯实心实意过日子的人不容易。
既然你看准了他,爸妈也信你的眼光,对这门亲事没什么意见。
不过话说回来,结婚终究是一辈子的大事。
周安同志我们两口子只在你信里听过,到底没见过真人。
你要是方便,婚前能不能带着他来云南家里一趟?
一来让我们瞧瞧未来的女婿,看看这孩子是不是真像你说的那样。
二来爸妈也想好好跟你们聊聊,往后过日子的琐碎事儿,咱们一家人也能一起合计合计。
说实在的,一想到要见着你和你选的人,我们心里就盼得慌。
总想着能早点跟你们聚聚,做几道你爱吃的菜,好好唠唠家常。
家里一切都好,你爸前段时间还去后山,采了些你爱吃的野菌子。
晒成了干儿,就等着你们来了给你们带着。
你也别太急着赶路,路上注意安全。
要是有啥情况,就先给家里捎个信。
盼着你们早日来滇,盼复。
父姜长顺
母林惠兰”
王玥玥的声音刚落,周安悬在嗓子眼的心,“咚”地一下落回了肚子里。
紧绷的肩膀瞬间松垮下来,嘴角不受控制地往上翘。
他偷偷瞥了眼身旁的姜宁,姑娘眼眶微红。
正低头摸着信纸边角,脸上是藏不住的欢喜。
显然,两人都被信里的话暖到了。
周安心里头跟揣了块热乎糖似的,甜滋滋的。
姜宁的父母果然像她说的那样,通情达理又温和,没半点长辈的架子。
对他们俩结婚的事,不仅没有抵触。
连一句为难的话都没说,反而满是体谅。
这年月,不少父母瞧不上农村小伙,总怕自家姑娘嫁过来受委屈。
可姜宁的爸妈却不一样,实打实的开明。
既尊重女儿的选择,又没摆长辈的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