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3章 薛怀义求官(1 / 3)

加入书签

在太初宫西上阁内,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玉阶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武则天身着华丽的宫装,斜靠在长案后的卧榻之上,她的脸上洋溢着淡淡的笑容,宛如春日里盛开的花朵。

在她的面前,站着两个人。

其中一人脑袋光秃秃的,身披锦缎袈裟,年纪看上去大约二十五六岁,面容颇为俊朗,眉宇间透露出一股狡黠之气。

这人便是之前提到过的薛怀义,也就是冯小宝。

而站在薛怀义身旁的另一个人,则是武周革命之后被册封魏王的武承嗣。

他身着华服,身姿挺拔,眉宇间透露出一股威严之气。

厉延贞曾经通过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之手,向武则天出过警示,提醒她注意冯小宝这个人物。

然而,让厉延贞感到困惑的是,事情的展似乎并未如他所期望的那样。

尽管他已经出了警示,但冯小宝不仅没有受到惩处,反而依旧按照历史的轨迹前行。

如今的冯小宝,不仅成为了薛绍的叔父,还当上了白马寺的主持。

他的地位和权力与日俱增,似乎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这一切都让厉延贞感到十分不解,为何历史的进程会如此难以改变?

薛怀义的情况与历史的记载并无二致,此时的他不仅是白马寺的主持,更被封为梁国公、辅国大将军,可谓是权倾一时。

由于薛怀义深得皇帝宠爱,一时间风头无两,就连一旁的魏王武承嗣都对他毕恭毕敬,有求必应。

武承嗣如此谄媚地讨好一个皇帝的男宠,无非是想借他之力,让武则天立自己为皇太子,从而继承这从天而降的泼天富贵。

此次两人一同觐见皇帝,目的便是为薛怀义讨要官职。

尽管薛怀义已被封为梁国公和辅国大将军,但他却认为这些不过是勋爵和勋官的虚衔罢了,并无实际权力可言,这让他心中颇为不快。

于是,他便唆使武承嗣一同前来,向武则天讨要实权官职。

“陛下,”

武承嗣开口说道,“垂拱三年时,薛师曾率军大破突厥,此等战功赫赫,足以证明薛师确有掌兵之能。

若能让薛师执掌一军,实乃理所当然之事。”

他特意提及几年前薛怀义率军出征的经历,以此来佐证薛怀义的军事才能。

武承嗣提到这件事时,完全没有察觉到武则天那双凤眸中闪过的一丝不屑。

想当年,之所以会在名义上任命薛怀义为左威卫大将军,无非就是想给这个男人捞点功绩罢了。

然而,所谓的出征,不过是出动了数千人的仪仗而已,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碰到突厥人,他们就匆匆忙忙地撤回来了。

只能说这薛怀义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他出征没多久,突厥竟然莫名其妙地撤军了。

就这样,突厥退兵这件事,莫名其妙地就成了他薛怀义的功绩。

这件事情,在朝廷里并不是什么秘密,几乎可以说是人尽皆知。

可今天,武承嗣为了讨好薛怀义,竟然把这件事情又拿出来说,实在是让人觉得他毫无羞耻之心。

武承嗣这样的行为,让武则天的内心不禁有些失望。

“魏王啊,你说的虽然有道理。

但是,朕当年就已经加封薛师为梁国公、辅国大将军了。

如今,如果还要因为他昔日的那点功绩,再次对他进行封赏的话,恐怕很难让朝野上下都信服啊。”

武则天的语气虽然平静,但其中的不满却是显而易见的。

武则天的脸上虽然依旧挂着笑容,但是那笑容却已经变得有些僵硬,她的语气中也流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悦。

武承嗣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心中不禁一紧,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

薛怀义听到皇帝这么说,他那张原本就有些阴沉的脸瞬间变得更加难看了,满脸的不悦之色。

他瞪大了眼睛,生气地说道:“陛下,俺现在的这些官职都是些虚名,算不得什么真正的封赏!

俺可是打败了突厥的大功臣啊,怎么着也得给俺一个有实权的官位才行吧!”

薛怀义的口音带着浓厚的关中腔,他完全不顾及这里是太初宫,是皇帝的宫殿,更不顾及自己正在面圣,说话的语气非常不友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放肆。

然而,面对薛怀义如此无礼的行为,武则天却并没有表现出丝毫怪罪的意思。

相反,她的脸色依旧温和,甚至还带着些许笑容,轻声安抚道:“好啦,好啦!

朕会给你一个有实权的官位的。

不过呢,你也要给朕一些时间,让朕好好想想,该找个什么样的理由来堵住朝中那些大臣们的嘴呀。”

薛怀义对武则天的话显然并不买账,他一脸的不屑,嘴角甚至还泛起了一丝冷笑,嘲讽地说道:“陛下要给俺封官,他们谁敢多嘴?”

“简直是胡闹!

朝廷的封赏岂能如同儿戏一般,你今日这番话若是被苏相等大臣知晓,他们定然会联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