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当局者迷(1 / 2)
薛氏家族竟然派出族兵去为朝廷排忧解难,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在士族门阀之间引了轩然大波和激烈争论。
那些原本就对武则天登基心怀不满、心存怨恨的士族们,此时更是抓住这个机会,对薛氏家族指指点点,毫不留情地进行指责和批判。
他们认为薛氏一族此举纯粹是为了逃避罪责,故意做出这种哗众取宠的行为来博人眼球。
而其中,尤以关陇士族的反应最为激烈。
他们毫不掩饰地直言,薛氏一族私自蓄养部曲,这可是一项重罪,按照律法应当被处以诛族之刑!
与此同时,原本与薛氏家族有联姻意向的裴氏家族,眼见薛氏似乎已经放弃了联姻的打算,便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公开揭露几年前白袍亲卫屠灭裴氏西眷三房的旧事。
这无疑是给薛氏家族雪上加霜,让他们在舆论的压力下更加难以喘息。
薛氏一族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站出来为朝廷抵御外敌。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料到,这一举动竟然会让他们瞬间成为士族门阀的众矢之的。
面对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的指责和攻击,薛讷原本坚定无比的决心开始动摇,心中不禁生出一丝疑虑。
毕竟,士族门阀的势力庞大,他们的指责和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然而,事已至此,薛氏一族已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就如同被架在火上烤一般,处境十分艰难。
即使薛讷心中有些后悔,也已经无法改变现状了。
现在,派遣白袍亲卫出征已经成为了无法避免的选择。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稍稍平息士族门阀的愤怒和指责。
否则,不仅难以消除他们的不满,甚至可能会引起圣母神皇的反感和厌恶。
“延贞啊,我薛氏一族如今已成为天下士族门阀共同讨伐的对象,如此艰难的局面,岂不是要断送我薛氏三凤堂一脉的前程啊!”
绛州薛家宅邸的正堂之上,薛讷面色阴沉至极,他紧紧地凝视着眼前的厉延贞,眼中的愤恨之意仿佛要喷涌而出。
然而,面对薛讷的滔天怒火,厉延贞却毫无畏惧之色,他的神情依然是那么的淡然和镇定,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叔父,您难道是后悔听了小侄的主意,所以心中才生出这怨恨之意吗?”
厉延贞毫不避讳地直接问,他的语气虽然平静,但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质问意味。
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剑,直直地刺向薛讷的内心,让他不禁有些面露赧然之色。
毕竟,无论怎样,厉延贞都是为了薛氏一族而尽心尽力,自己一上来就如此质问,确实有些过分了。
“贞子啊,你这是哪里的话,叔父我又怎会对你心生怨恨呢?只是,如今我薛氏一族陷入如此困境,成为了众矢之的,叔父我实在是心急如焚,一时之间竟然失了方寸,言辞有些过激了。
还望贞子你不要将叔父的这些话放在心上才好啊。”
薛讷连忙解释道,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些许的歉意和无奈。
“叔父何以有此忧虑呢?这些指摘,给薛氏一族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损失了吗?”
厉延贞如此惊奇地一问,仿佛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瞬间让薛讷愣住了。
是啊,仔细想来,除了一些家伙像跳梁小丑一样上蹿下跳地指摘外,薛氏一族似乎并没有遭受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薛讷心中忽然涌起一股茫然,自从他宣布要薛氏一族出兵之后,朝廷好像一直保持着沉默,没有任何表示。
“你所言是不错,朝廷并未对此有任何表示。”
薛讷喃喃自语道,“可是贞子,你要知道,三人成虎啊!
如此汹汹的指摘,恐怕朝廷就算是为了平息士族人心,也会对薛氏一族采取一些处置措施的。”
薛讷的观点是站在士族门阀的角度考虑的,他深知这些士族门阀在朝廷中的影响力,他们的意见往往能够左右朝廷的决策。
所以,他理所当然地认为朝廷会为了平息士族门阀的众怒而对薛氏一族进行处置。
然而,厉延贞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以为意的笑容,看着薛讷,缓声道:“叔父,您不必如此忧心忡忡。
您这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薛讷闻言,脸色一沉,凝视着厉延贞,心中暗自诧异。
他没想到这小子在这种时候竟然还能如此淡定地吟诗,还别说小子文采斐然依旧,而且这诗句似乎别有深意。
厉延贞继续说道:“叔父,朝廷若真的对士族门阀如此依仗,那皇帝陛下又何必做出打压的举动呢?这其中的缘由,恐怕并非表面所见那么简单。”
薛讷眉头微皱,沉思片刻,觉得厉延贞所言不无道理。
然而,他心中的疑惑并未因此而消散,反而愈深重。
“这小子,究竟想说什么呢?”
薛讷暗自思忖,“他的话虽然有些道理,但我还是觉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