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薛氏危局(1 / 2)

加入书签

天授元年,公元69o年,这一年注定要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九月,武周革命,李唐的命运被彻底改写。

武则天,这位曾经的皇太后,终于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改国号为周,建元天授,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位女皇帝,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称帝的人。

与此同时,皇帝李旦被迫退居皇嗣之位,不仅失去了皇位,还被要求改姓武,从此幽居于太初宫,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然而,武则天的登基并没有给武周带来和平与安宁。

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吐蕃、西突厥、后突厥、韦室、契丹等蛮夷外族,如同嗅到了血腥的鲨鱼一般,多次袭扰武周的边境,给这个新生的政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长寿三年,西线的局势骤然紧张起来。

吐蕃联合西突厥阿史那俀子(伪可汗)以及弓月、疏勒等部,组成了一支强大的联军,如狂风暴雨般大举进攻安西都护府。

而北线的后突厥默啜可汗也趁唐军主力西调之际,率领精锐的骑兵如饿虎扑食般南下,直逼灵州。

与此同时,东北的室韦部落也突然反叛,对武周的东北边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一时间,武周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边境告急的消息如雪片般飞来,让武则天和她的朝廷大臣们焦头烂额。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挺身而出,肩负起了抵御外敌的重任。

他率领着军队,毅然迎战吐蕃和西突厥的联军,在冷泉、大岭谷等地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

吐蕃突然动袭击,攻占了瓜州,并迅逼近沙洲,这使得武周安西都护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几近崩溃。

在这紧要关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率领大军西征,试图抵御吐蕃的进攻。

然而,就在此时,后突厥的默啜可汗却趁机率领骑兵入侵灵州,对西京长安构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雍州司马薛讷心急如焚,他深知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薛讷毅然向朝廷上奏,恳请陛下准许他领兵迎击后突厥默啜。

近年来,武则天对薛氏家族颇为青睐,而薛讷作为礼公薛仁贵的嫡子,其才能和勇气更是备受赞誉。

因此,他的请战请求得到了陛下的认同,似乎出征之事已成定局。

然而,就在陛下的旨意尚未下达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让薛讷的计划全盘落空。

原来,他被酷吏之一的侍御史侯思止参奏,罪名竟然是“私蓄部曲”

这一指控犹如晴天霹雳,让薛讷惊愕不已。

所谓“部曲”

,是指私人武装力量,在当时的社会中,私自蓄养部曲是被严厉禁止的行为。

尽管薛讷极力辩解,但在侯思止的弹劾下,他不仅未能获得领兵出征的机会,反而被陛下下旨革职查办。

而薛氏家族的白袍亲卫,也因为这一事件成为了薛氏获罪的主要证据。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数年前薛裴两族的激烈争斗中,就曾有白袍亲卫的身影出现。

如今,裴氏家族自然成为了能够证明薛氏私蓄部曲的关键证人,这无疑给薛讷的处境雪上加霜。

在这样的关口,只要裴承先站出来,明确指出当年对裴氏西眷三房进行残酷屠杀的凶手就是白袍亲卫,那么薛氏南房三凤堂恐怕将会陷入一场灭顶之灾。

然而,幸运的是,这次参奏薛讷的人并不是别人,而是侯思止。

说起侯思止,他可是一个臭名昭着的酷吏。

他曾经制造过许多起冤案,其中就包括恒州刺史裴贞被他诬告谋反的事件。

对于裴氏家族来说,他们对侯思止充满了深深的仇视。

正是因为这种仇视,尽管裴氏完全有机会在这个关键时刻对薛氏落井下石,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

相反,他们选择了保持沉默,没有将矛头指向薛氏。

而薛讷呢?他现在正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面对侯思止的迫害,他深知单凭自己的力量很难与之抗衡。

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化解两族之间的恩怨,共同度过这个酷吏带来的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联姻似乎成为了薛裴两族之间最为关键的纽带。

通过联姻,两族可以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共同应对来自侯思止的威胁。

厉延贞在得知田先生和厉琼带回的消息后,心中瞬间明白了薛潇被薛家推出来联姻的真正缘由。

然而,面对这样的局势,他却感到束手无策。

自从武周革命以来,厉延贞便毅然决然地断绝了与朝廷之间的所有联系。

他深知这场巨变充满了无尽的危机和不确定性,因此他宁愿选择置身事外,也不愿让自己深陷其中。

即便是几年前,当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因兄长薛颐牵连而被当时的太后下狱时,厉延贞也没有丝毫动摇。

尽管薛讷曾受薛氏西房的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