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邵原道真相的推测(2 / 3)
天下门阀面前低头。
田先生推断,真正让太原王氏放弃的追究的原因,应该是此事影响到了所有士族门阀的利益问题。
卫凹戍寨乃是太宗皇帝在邵原道设的卫所,朝廷前脚才撤去卫所,后脚闻喜裴氏就插足进来,完全将邵原道接管了下来,这完全就是在抄朝廷的后路。
田先生甚至怀疑,当年高宗皇帝下旨撤去邵原道卫所的真正原因,恐怕也定然有闻喜裴氏的身影在其中。
否则的话,他们的动作怎么可能那样的迅。
对田先生的推断,厉延贞也认为颇有可能。
这种抄朝廷后路的事情,若是一旦暴露出来,且不说闻喜裴氏会遭到什么样的打压,天下士族门阀之中,凡是有类似行为的,恐怕都会遭到清算。
所以,太原王氏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不得不选择向裴氏低头了。
若是他们追究下去的话,那得罪的可就是整个天下的士族门阀了,且他们王氏一族同样也难免会遭到打压。
“先生言之有理。
不过,延贞却还有另外一种猜测。”
听了田先生的推断,厉延贞虽表示赞同,但从山匪领的话中,他还产生了另外一种猜测。
“哦!
不知,阿郎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说。
但是我怀疑,所谓的太原王氏在邵原道被劫,恐怕也不见的就是真实的。
或许,一切从头到尾,都是一场他人精心安排的大戏而已。”
厉延贞的这番猜测,让田先生愕然愣住了,脸上一副不可思议的神色。
不过,蹙着眉头想了一会儿后,他却颇为认同的点起头来。
“阿郎所言,也不无道理。
王氏和裴氏联手,共谋邵原道的掌控,还是很有可能的。
朝廷在轵关设卡,切断关陇士族私下沟通山东之地的要道。
如此以来,这邵原道就成为了,关陇士族迫切想要掌控的通道。
王氏和裴氏联手,将邵原道掌控在手中,就等于暗中开辟了一条关中和山东之间勾连往来的要道。
无论是对关陇士族,还是山东士族恐怕都乐见其成。
表面逼迫朝廷出面剿匪掩盖,实际在暗中却是借住朝廷大军清剿隐患。
如此,即便是有人看出其中问题,在士族门阀的压迫之下,也不可能有人站出来挑明此事。
而其他士族门阀之人,当然就更加不可能出面反对了。”
田先生依据厉延贞所言,再次做出了详细的推断,正如厉延贞心中所想一样。
“阿郎心思缜密,属下佩服。
如此曲折的设想,若非士族门阀之人出身,恐都不会由此设想。
阿郎起于山野之际,却能够看透其中奥秘之处,实在令田某敬服。”
田先生面带赞许之色,非常诚恳绝非奉承的对厉延贞赞扬道。
“先生过誉了。
延贞不过大胆猜测而已,倒是先生一番推理,才是真正的鞭辟入里,更接近事实。
先生,且不管当年之事的真相如何,刚才那山匪领所言,我们要走出这峡谷之地,卫凹戍寨乃毕竟之地。
我有些担忧,若想要通过卫凹戍寨恐非易事啊!”
田先生脸上笑意收起,转而同厉延贞一般沉郁下来。
正如厉延贞所言,想要通过卫凹戍寨不会那么简单。
“先生,可知裴承先和裴由先两人之间关系?他们不会是宗族兄弟吧?先生也知道,在下阿溪之战中,我可是把裴由先给得罪死了。”
田先生提到裴承先的时候,厉延贞就想到了下阿溪的裴由先。
此时,更是一脸苦涩无奈的询问田先生。
“哈哈!”
田先生闻言,却勃然大笑起来,随后对厉延贞解释道:“阿郎莫要担忧,两人虽然名字十分相像,却非出自同一房支,两人之间相去甚远。
裴炎和裴由先父子,那是河东裴氏中眷房一支。
而裴寂和裴承先父子二人,乃是出自闻喜裴氏西眷房一支。
裴氏一族自魏晋时期,便分为三眷。
中眷居河东,就是裴炎一脉。
西眷居西凉,就是裴寂父子一脉,他们这一脉是在南北朝后前隋之时回迁闻喜。
此外,还有东眷一脉居燕地,孝敬哀皇后的父亲翼国公裴居道,便是出自裴氏东眷房一脉。
所以说,裴承先和裴由先两人,并没有任何关联。
此前裴炎获罪,裴氏西眷房和东眷房在朝之人,多数都未曾受到牵连。”
厉延贞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刚才他还在奇怪。
为何裴炎获罪,裴承先竟没有受到一点牵连,现在才算是明白过来,即便是一族门阀子弟,各房支之间恐也互相争斗不止。
从田先生所述的情况,让厉延贞心中先前的担忧,荡然消失掉了。
只要这裴承先,不是和裴炎出自同一房,他们遭到卫凹戍寨诘难的可能性就少了很多。
或许,他们用薛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