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香山寺赋诗(2 / 3)

加入书签

着殷切的期盼笑容,一言都不敢。

就连她们两人身后的侍婢,也同样大气都不敢喘,似乎很怕惊扰到了厉延贞,打乱了他的构思。

可是,她们哪里知道,面前的所谓大才,脑子飞转的想着,如何剽窃别人更合适的诗词,在她们面前装逼一次。

厉延贞上一世,毕竟对唐诗宋词,都有过研究。

因此,想要找一篇应景的诗词来,还是可以的。

用了不到盏茶的时间,他就想起了,诗仙李白有一写夜宿龙门香山寺的诗,可谓非常应景之作。

只不过,那诗是应对诗,而且是一秋季之作。

此时,却是春寒料峭之际,其中的描述不能用。

不过,这对厉延贞来说,都不是问题,这种修改词调格律的事情,他又不是没有干过。

看到厉延贞睁开眼睛,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脸上,都露出了惊讶之色。

如此短的时间,难道他就已经构思完成了?

“先生,可是依然有了?”

上官婉儿心中惊憾,忍不住询问道。

厉延贞微微点头,未然笑着说道:“不负殿下和大人指令,小子确实心中构思已成。

今夜能够得见殿下和大人,乃延贞之幸,小子献丑,拙作低劣还望殿下和大人见谅品评。”

“先生何出此言?既已作好,快快道来,好让本宫和婉儿一饱耳福!”

太平公主急不可待的催促道。

“朝汝海东,暮栖龙门中。

水寒夕波急,木落春山空。

望极九霄迥,赏幽万壑通。

目皓沙上月,心清松下风。

玉斗横网户,银河耿花宫。

兴在趣方逸,欢馀情未终。

凤驾忆王子,延贞怀祖翁。

桂枝坐萧瑟,棣华不复同。

流恨寄伊水,盈盈焉可穷。”

初时,听到上半诀之际,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还面带赞许之色。

可是,到了凤驾忆王子之后的下半诀,两人脸上的蔚然笑意,便渐渐消失了。

前边还是一副,寄情山水的畅意。

更用以“桂枝坐萧瑟”

映射人生际遇的孤寂,与“凤驾忆王子”

的仙道想象形成虚实对照。

后半句原作是“虎溪怀远公”

,暗用东晋慧远典故,暗示与佛门高僧莹上人的思想共鸣。

本是诗仙,理想受挫后转向山水禅意的典型创作。

可是,厉延贞却将其改为“延贞怀祖翁”

,这就寓意大不相同了。

太平公主是对他小小年纪,居然生出如此惆怅,有避世之意念头的惊讶。

很不明白,厉延贞不过弱冠之龄,却有着一股历经人世的沧桑感。

如此,太平公主心中不免有些惊讶,是何等的经历,才让他有了这样的沧桑之意。

反观上官婉儿则不同,她则是心中惊骇不已。

厉延贞那句“延贞怀祖翁”

,太平公主不知情。

但是,她却从鸾卫那里知道,厉延贞口中的祖翁,并非此时身边的厉老丈。

而是,被太宗皇帝以谋逆罪名诛杀的李君羡。

此前太平公主离开房间之时,厉延贞已经说过,他已经从阳夏谢氏那里,得知了自己的身世。

此时,他表达出了对祖翁的思念,岂不是再向上官婉儿诉说,他自己有为祖翁李君羡平反之意。

上官婉儿此时心中,有些苦涩为难起来。

她已经答应了厉延贞,不会在太后陛下面前提及他。

可是,他却又在这诗词之中,提到了李君羡,表达了要为祖父平反之意,自己真不知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一时间,上官婉儿突然现,面前这个家伙很是令人难以捉摸。

她甚至怀疑,这小子是不是给自己,设下了什么圈套,否则怎么前后两次,都做出截然相反的举动。

“先生阿翁,可安在否?”

太平公主脸上,露出怜惜之意,语气温柔的对厉延贞询问道。

厉延贞向她恭敬一礼,言道:“有劳殿下垂问,阿翁尚在身边。

此时,就在偃师城内,等待小子返回后,一同护送薛氏姐弟前往河东。”

太平公主一愣,不解的问道:“令祖多大年龄?何意还要随同先生奔波,颠沛前往河东之地?”

“阿翁年过花甲。

此举,也是小子无奈所选。

将阿翁独自留在盱眙,无人照看,小子难以心安,只能够苦了阿翁,以花甲之龄,随小子颠沛流离一番了。”

太平公主只是轻轻叹息一声,却不知该如何安慰。

她倒是可以,让厉延贞将厉老丈留在神都帮忙照看。

如此,还能够将厉延贞彻底的收入麾下。

可是,他们只是初次相见,恐厉延贞不会答应,便没有开口。

上官婉儿神色凝重,同样不知该如何回应厉延贞。

“公主殿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