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平叛13(2 / 3)
恐怕这江淮之地,都很难走出去。
“公子所言甚是。
程琼自知,今后天下之大,恐没有能够容身之地。
琼,斗胆。”
说着,程琼向厉延贞,推金山倒玉柱般就跪了下去。
“将军,何以如此?”
厉延贞脸上显露出惊慌之色,上前搀扶。
心中却乐开花了,这跟自己所料,果然一样。
看来,后世的演义之中,并不全都瞎编的。
对古人的性格,还是完全呈现真实一面的。
厉延贞奋力,却没有将程琼拉起来,后者跪在地上,诚恳的言道:“公子,您于在下有救命之恩,结草衔环,程琼都难以为报。
因而,斗胆相求,望公子能够收留,程琼今后,愿追随公子,誓死无悔!”
“将军,快快请起。
一切事情,我们都好商议。”
听到程琼愿意追随的请求,厉延贞心中更加的兴奋,强行将其搀扶起来。
随后,他却眉头紧蹙,一副为难的表情。
这让一旁的程琼,顿时有些紧张了起来,以为厉延贞不想要收留。
“公子,可是有为难之处?”
程琼忐忑不安的询问道。
厉延贞闻言,淡然一笑,挥手道:“将军莫要误会。
我只是在想,将军应改个什么名字才好。”
听到厉延贞如此说,程琼悬着心顿时落下。
恭敬的向厉延贞一揖道:“一切,但凭阿郎做主!”
见厉延贞答应收留,程琼立刻改变称呼。
“姓名本为父母所赐,不可善改。
只是,从权之际,只能愧对父母之情。
待他日,有机会能够恢复真身之时,你再告罪于父母灵前。”
“多谢阿郎。”
“不!
你我怎能主仆相称呢?若是不弃,将军可留琼之名,暂改姓厉。
你我二人,以兄弟相称。”
对于厉延贞这个提议,程琼心中颇为意动。
只是,冷静下来,他却知道,不能接受厉延贞的提及。
“多谢阿郎赐名。
只是,厉琼不敢僭越,还望阿郎能够成全!”
说着,程琼。
不!
应该是厉琼,就再次屈膝拜倒。
厉延贞一把将其拦住,脸上浮现为难之意。
不过,最终还是答应了厉琼的请求。
其实,厉琼还真的是多虑了。
作为有着后世思想的厉延贞,确实想要与他兄弟相称的。
但是,他还是不了解,这个时代人的思想。
对于这种,有救命之恩的情况,厉琼这就等于,投身效命。
因此,当然不能够,和他兄弟相称了,只能做主仆关系。
有关赵郡李氏无回枪的事情,厉延贞并没有提及。
这件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弄明白的。
而且,厉延贞相信,就算是厉琼,恐怕知道的情况,也不是很多。
他将厉琼救出来,带在身边。
只是为了,身边有一个,对朝廷情况比较了解的人。
今后,一旦有机会,能够接触到一些关键的人,就可以通过他们,去了解自己使用的鹤嘁无回枪,和赵郡李氏的无回枪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
厉延贞带着厉琼,返回到大营之后,便将孟阿布和二十七盱眙虎卫,全部召集过来,向他们讲明了情况。
并且,叮嘱他们,今后以厉琼相称,切莫在他人面前露出破绽来。
从此以后,厉琼就成为了,二十七盱眙虎卫的领。
有这样一个校尉出身的人,率领盱眙虎卫,他们的战力又更进了一步。
当日过午之后,苏孝祥率领的后军主力,就赶到了下阿溪畔。
三万大军抵达,对面的叛军,顿时更加的戒备起来。
厉延贞去向苏孝祥复命,将见到魏思温的事情,没有任何隐瞒,告知给了他。
得知,厉延贞他们,并未能够渡河探查,敌军大营的情况,苏孝祥多少有些失望。
厉延贞见他面色不愉,便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向苏孝祥详细讲述了一遍。
听了厉延贞一番细述,苏孝祥认同的点点头,脸上的神情,恢复过来。
“厉校尉辛苦了,你且回营休息。
待我,亲自观察一番,再做定论。”
苏孝祥最后,虽然没有责备之意。
但是,厉延贞却看出来,他似乎有些过于激进。
自己已经将,敌人阻溪相距的情况,说的非常明白。
可是,他依然要亲自前去查看,岂不是,心中依然有出击的想法。
厉延贞察觉出来,自从都梁山大败韦,并且俘获尉迟昭之后,苏孝祥立功之心,比以往迫切了许多。
似乎在他看来,叛军虽众,也不过是乌合之众。
只要主动出击,就能够一战而胜。
看来,都梁山的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