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战盱眙3(2 / 3)
槊,在有序的指挥城头士兵作战。
但他,绝不是刚才的那位小郎君。
程校尉对城头的那个小郎君,非常的感兴趣,大有和其正面对阵一场的冲动。
就在他疑惑不解的时候,左侧城头之上,再次传出惊人的厮杀之声。
程校尉转头看去,双眼顿时瞪了起来。
他清楚的看到,那个他感兴趣的小郎君,挥舞着手中的横刀,将一个自己手下的士卒斩杀。
随后,在他的振臂一挥之下,本来那些颓败下去的城头士兵,蜂拥的向登上城头的叛军杀了过去。
“鸣金收兵!”
见到这种情况,程校尉毫不犹豫的下令收兵。
正面战斗失利,如果左侧损失再过大的话,那他们这次的攻打盱眙城,就算是彻底败了。
咣咣咣……
城下响起了急促的鸣金声,攻城的叛军,听到鸣金之后,如潮水般迅退了下去。
左侧城头之上,那些已经被逼迫到城头边缘,马上就要溃败的叛军,在听到鸣金之后,迅的调头越过城墙,踏上云梯就向城下逃离。
厉延贞和马行徼两人,都没有犹豫,也没有任何停留,带着手下的人继续对叛军攻杀。
“降了,我降了!”
当第一个,来不及退下去的叛军,丢下兵器瘫坐地上投降,后边很快就有人争相效仿。
很快,除了逃下城的三十多叛军外,剩下近四十叛军士兵全部投降。
城头之上,士卒们短暂的沉寂之后,陡然出了惊喜的欢呼之声。
特别是正面的囚徒军,从交战开始到结束,他们居然能够做到,未让一个叛军登城的战绩,这是连他们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事实。
马行徼在皂吏的搀扶下,向厉延贞走了过来。
他在最后的时刻,却被一个叛军,一刀砍在小腿之上,成为了守军方面,最后一个受伤的人。
再次面对厉延贞的时候,马行徼很是汗颜。
他不仅因为,未听取厉延贞的建议,差点令防守的城墙失守,还是这次战斗之中,损失最为严重的一部分。
马行徼带领的皂吏,此时仅仅剩下了五人。
至于那些征召而来的士卒,虽然战死的情况,并不是很大。
但是,身上带伤的人,却过了将近一半。
这几百人的队伍,几乎等于失去了一半的战斗力。
这种情况,对于兵力不足的盱眙来说,可谓算得上是雪上加霜了。
“马大人,受伤了吗?”
见到马行徼,被人搀扶着,一瘸一拐的走过来,厉延贞紧张的迎上去询问。
马行徼向他摆了摆手,面上带有愧色,挣开搀扶他的皂吏,躬身向厉延贞一揖,诚恳的道:“今日,若非厉先生,马某身死事小,盱眙城破了,马某真是万死难赎其罪。
谢过先生,救命保诚之恩!”
“马大兄,何出此言?延贞本就担着录事参军之职,抵抗叛军攻城,乃是分内之事,何来恩情之说?”
厉延贞眼疾手快,一把将马行徼拽住,没有让他真的拜下去。
也恰好是厉延贞将其搀扶住,否则的话,他一条腿支撑着躬身行礼,还不得一头栽倒下去。
“马某惭愧,未听取先生之谏言,令众多兄弟无辜枉死。
这一切,都是马某罪过!”
马行徼确实心中愧疚不已,特别是,他想起田壮的事情来,更是锥心之痛。
厉延贞见他一脸悲切,便知他是为田壮等人惨死,而心生愧疚之意。
上前搀扶住马行徼,厉延贞边带他向城下走,边抚慰道:“马大兄,不必如此悲切。
战争,从来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很多将帅的功名,都是用士卒的白骨堆积起来的。
我们不能够阻止战争,只能够做到,将伤亡的情况最小化。
这些身死的兄弟,绝不会有任何的怨言。
因为,当我们踏上城头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了。
马大兄,莫要为亡者悲,要为生者求活下去的办法。”
马行徼再次陡然一个激灵,停了下来,目光震惊的看着厉延贞。
这一刻,他突然感觉到,这个本来十几岁,应该是少年的人,怎么在自己的面前,显得那么高大呢?
特别是,他看着厉延贞的眼睛,目光之中的深邃,似乎隐藏着很多,他无法理解的事情。
“兄弟说的对,我们是应该为生者,多考虑存活下去的办法!”
马行徼恍然过来后,脸上挤出笑容道。
随后,在厉延贞的搀扶下,两人向城下走去。
盱眙城的第一次攻城之战,就这样的结束了。
城头之上的欢呼之声,不仅打压了城外叛军的士气。
同时,也将整个盱眙城给惊动了起来。
很快,坊市街道之上,奔走相告,欢呼取胜的消息,将盱眙城瞬间充斥起来。
盱眙城的大牢内,李泽亮已经被转移过来,关到了曹台智的隔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