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意外(2 / 3)

加入书签

忆中有些影像,应该就是谢康的大儿子。

“贞子,快!

来见过萧县丞。”

看到厉延贞进来,谢康就马上招呼他。

厉延贞走上前去,向那人行礼。

谢康又对萧县丞简单的介绍道:

“这孩子是老夫好友之子,好友亡故之前,曾将其托付于老夫收为了学生。”

萧县丞面带微笑,看向厉延贞点了点头,赞许道:

“小郎君俊逸,能够师从谢翁,想必将来前途定然不可限量。”

虽然此人面上非常的谦和,厉延贞却总觉得透着假,特别是他眼神的闪烁,更说明此人口是心非。

萧县丞的赞许,谢康却非常受用,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说道:

“呈萧先生所言,老夫只希望,能不辜负好友所托。

将来,地下见到他的时候,也能够有所交待。”

说着,谢康似乎心中有所触动,面色有些沉郁,眼眶之中噙着一抹的泪光。

谢康的神态,顿时让众人感到沉重。

萧县丞本想要宽慰几句,不过张了张嘴,却没有出声,反而是看向厉延贞说道:

“小郎君,谢翁对你甚是期许,尔定要更加用功才是。

看你现在的年龄,应该未曾及冠。

只要你不辜负谢翁的一番美意,回头我想办法,让你进县学读书。”

厉延贞有点茫然,不明白怎么就说到自己身上了。

这时,一旁站着的谢大郎,看到父亲情绪波动,开口说道:

“阿爹,看到贞子,孩儿想起,今日盱眙生的一件事情。”

谢大郎的话,果然立刻引起了谢康的好奇:

“何事?”

“您也知道,张阳炎为了他那个九郎,四处奉应。

不知为何,这几日他突然打探,盱眙为及冠的才俊。”

未等谢康有所反应,萧县丞却也来了兴趣,笑着说道:

“大郎说的这件事情,我也知道。”

听萧县丞也这样说,谢康就更加好奇了,问道:

“哦!

张十七郎不是希望九郎接触的,都是高门世家子弟,或当世铭旺才俊吗?怎么,这是想要在盱眙,给九郎寻找伴读之人吗?”

萧县丞摇摇头,笑着说道:

“十七郎的商贾趋利之心,是很难改变的。

这件事情说起来,在下也是非常的奇怪。

前时日,十七郎在扬州遇到了,左迁黔县令杜求仁杜大人。

他本是想要将张九郎引荐给杜大人,却不曾想听杜大人说,前监察御史魏思温大人和前长安主簿骆宾王大人,前来扬州相会。

十七郎就将自己手中的秦剑,赠给了杜大人,让杜大人出面邀请魏大人和骆大人到盱眙盘横。”

厉延贞刚开始的并没有在意。

不过,当萧县丞提到骆宾王的时候,立刻就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骆宾王啊!

上一世的时候,小学课本上,先学的就是这位唐初四杰之一的那“咏鹅”

听萧县丞的意思,好像骆宾王到盱眙了。

不过,萧县丞后边的话,却让厉延贞直接傻了。

“谢翁知道,魏大人和骆大人都是当世大贤。

有这样的机会,十七郎当然想尽办法,让他家九郎在两位大人面前出彩。

两位大人到达盱眙次日,恰逢寒食。

十七郎就让张九郎带着两位大贤到都梁山游乐。

正是这次游乐中,听闻他们在都梁山遇到个惊世奇才的少年之人。

此人在亲人坟茔前,做出一“清明”

,更让两位大贤都不由的拍手称赞。”

我去!

那天在山上见到的人,不会其中就有骆宾王吧!

厉延贞真的有点傻眼了,心中骇然不已。

从萧县丞的话里,他也想起来,那个傲慢的九郎,应该就是他们口中的张九郎。

谢康等人,是不会将这件事情,和厉延贞联系到一起的。

即便是,他知道那天厉延贞和厉老丈去过都梁山。

谢康则是对那“清明”

,非常的感兴趣,便询问道:

“萧县丞,可知哪诗的内容?”

萧县丞有些得意的说道:

“不瞒你说,我还准备将张九郎找来问过,幸好这家伙记性不错,还真的背下来了。”

“哦!

萧县丞能否诵来,让谢某也一饱耳福。”

“有何不可!”

说着,萧县丞站起来,轻咳一声,便中气十足的诵道: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萧县丞诵到最后的时,似乎被诗词所触动,声音不由的高昂起来,听上去还真的颇有一番气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