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朱子讲学(2 / 2)

加入书签

    何谓道,无情无心无性,纯用道则归于蛮荒,回归原始。理能行否?亦不能,理有私有缺有限,纯用理则误入歧途,必陷死局。

    所以要阴阳相济,道理兼行。逐利之心不可缺,失义之利则不可求,无利之义纯属空想,倡义之政也不可无。朝廷治政,必须义利兼顾。”

    始作俑者的陈以闻有点微微发抖,他做梦也想不到会听到朱慈炅的这番言论。

    很明显,小皇帝的思想起源于叶适叶水心,这是永嘉事功学派的思想,小皇帝甚至在这一思想上做出了一些发展。

    朱慈炅并不知道叶水心,只不过恰好叶水心同样是唯物主义思想的大家。所谓的唯物思想并非外来,永嘉学派当初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可是鼎足而立的存在。

    理学影响了大明的整体学术氛围,陆九渊更是启发了王阳明,而如今,永嘉事功学派也有了传人,让人发疯的是,这个传人他是大明皇帝。

    不过幸运的是,永嘉学派也是正统的儒学,同样是承二程的洛学和张载的关学脉络发展而来的,小皇帝至少没有背儒。

    永嘉学派反对空谈性命,提倡事功之学,重视商业,怪不得小皇帝会如此施政,根子找到了。

    叶适学派肇始瑞安,所以浙江人人人可杀,但当先斩来宗道。

    表达思想是件让人愉悦的事,朱慈炅没有多想,只感觉很舒服。

    “朱熹讲先知后行,王守仁说知行合一,朕觉得都不太对。先知是必要的,必须要学习继承先辈之理,但要学的又不只是先辈之理,更是先辈明理之道。

    先辈之理不为知,先辈明理之道方为知。但知非止传承,更在于悟道,悟道亦为知。所以,知行合一也不对,因为知有正知、误知、错知。

    如何求得正知,朕以为当行而验之。行合误知则得误行,行合错知则得错行,唯有验之,方知正误。这就是朕先前所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治政之行也必然有正误错,但皆可行而验之,舍误错而得正道也。”

    朱慈炅的童声清脆,悦耳动听,大明的道理从此流传。存天理亦存人欲,朱子的棺材板被一位姓朱的孩子掀翻,朱慈炅有些意犹未尽,可朝官们有点不识情趣。

    没有问答,没有人向小朱子请教学问,全场雅雀无声。没有辩经,小朱子的讲学不知道被听进去了多少,但全场都在沉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