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老朱的龙兴寺(2 / 3)

加入书签

传出丑闻,丢的可是老朱家的脸。

不多时,众人到了龙兴寺门前,翻身下马,一队护卫紧随其后。

就在这时,便见一位须眉皆白、身披袈裟的和尚带着数十名灰袍僧人迎了出来。

刘昌平赶忙小声提醒:“殿下、侯爷、魏公公,这位便是慧海禅师,听说今年已八十八岁了。”

慧海禅师也正打量着不远处的众人。

今日他本在闭关参禅,忽觉心头一震,一股不安感笼罩全身,出家多年的他知道定有大事发生,便早早在寺中等候。

听闻小沙弥回报有客来访,他第一时间便断定是这伙人带来了那份不安之感。

抬眼望去,慧海禅师不由得心头一震。

为首的青年男子面如冠玉、剑眉朗星,身着锦袍,瞧着便是大富大贵、位极人臣之相,可他头顶竟血光冲天,还伴着杀伐之气,这等面相,预示着所到之处必是兵灾四起、血流成河。

更诡异的是,寻常人背负如此多的杀孽,怕是早已病入膏肓或暴毙身亡,可此人因果不沾身,身形硬朗,毫无异样。

再看青年身旁的朱由检,年纪不大,生得俊朗,却也是刀兵相伴、血光冲天,且命中有死结,竟是国破家亡之相。

更让他心惊的是,这少年身上的杀气,连久经沙场的统兵大将都未必比得上,这哪里还是正常人?

转头瞧向一旁的白发老者,看似慈眉善目,可面相之下,竟也血光冲天,显是心狠手辣、杀人无数之辈。

偏与前两位年轻人不同,这老者身上竟有几分功德之相。

血光与慈眉并存,杀伐与功德共生,慧海禅师只觉禅心都要碎了,今日来的都是些什么人?

再看其余几人,也尽是非富即贵之相。

此时,江宁几人也正望着慧海禅师。

刘昌平快步上前,双手合十笑道:“大师,许久不见,近来可好?”

慧海禅师这才看清是义惠侯刘昌平,赶忙合十还礼:“原来是侯爷,老衲就说今日喜鹊临门,原是有贵客登门。”

刘昌平笑了笑,引着慧海禅师上前,为众人一一介绍。

得知眼前两位年轻人,一位是当朝侯爵,手握大权,还是天子红人。

另一位年纪稍小的是当今天子亲弟弟。

而那位白发老者,竟是天子近侍、东厂提督魏公公,号称活菩萨,慧海禅师这才恍然,难怪他们身上有这般奇异景象,原来都是权倾朝野的大人物。

他赶忙迎众人入寺,临至大雄宝殿时,刘昌平请大伙入殿上香祈福。

江宁想也没想便摇头拒绝,他师傅神虚子是天子亲封的大真人,自己若是跑去拜佛祖,被那小心眼的老家伙知道,少不了要被骂欺师灭祖、背叛师门。

老魏也笑着摇头,他老魏人称活菩萨,百姓要给他修生祠都被拒绝了,在他看来,自己积德行善无数,离飞升成仙只差一步之遥,要拜也只拜当今天子,拜佛祖那是不可能的。

朱由检虽也不屑,可这毕竟是老祖宗老朱待过的地方,便领着杨一鹏、刘昌平几人进殿焚香祈福。

随后,慧海禅师引众人到禅房,让小沙弥端来茶水,亲自招待。

刘昌平常来龙兴寺,与慧海禅师聊得熟络。

杨一鹏作为凤阳最高长官,也时不时插言几句。

江宁、老魏、温体仁,朱由检几人却没这兴致,索性在寺内四处闲逛起来。

朱由检说起太祖老朱在皇觉寺的种种传说,言语间难掩悲伤,这并非什么荣光事迹,而是他老祖宗老朱当年的血泪史。

温体仁则引述《太祖实录》中老朱亲口所述的出家经历,听得朱由检和老魏直抹眼泪。

江宁心中明白,世人常称朱元璋为和尚皇帝,实则是个误区。

当年老朱在皇觉寺做的是杂役,并非真正的和尚。

元朝时社会等级森严,除了四等人之外。

更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排序,和尚属上三阶,算得地主阶级。

而老朱最多算编外人员,若真是和尚,也不会被逼到投军起义的地步。

想到这里,江宁不禁感慨,元朝末年群雄并起,谁能料到,那个太平乡顾庄村的放牛娃、皇觉寺的小沙弥,竟能一路逆袭,扫灭群雄、一统南北,建立大明王朝?

这一路,是传奇,更是血泪。

从太平乡的家破人亡,到皇觉寺的青灯古佛,从淮西古道上的游方乞食,到滁州城的刀光剑影,再到鄱阳湖的战火冲天,老朱从芸芸众生中崛起,每一步都浸透着刀光剑影。

他经历各种苦难,闯过无数死关,从不畏惧权威,更不惧怕强敌。

一个又一个比他强大的对手,最终都倒在他的脚下。

最终,他登上龙椅,成为大明开国之君,九五至尊。

用后世的话说,老朱的一生太过传奇,连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此刻,江宁能体会到他一路走来的艰辛与磨难。即便让老朱自己重走一遍他曾经走过的路,恐怕也未必还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