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点子王老魏(2 / 3)

加入书签

没想到。

杨鹤只觉大脑宕机了,事情还能这么干?

一时没反应过来,开口询问:“魏公公,那您的意思是,朝廷自行培养官员该从何处入手?”

老魏顿时满脸不悦:“杨大人呀,你是吏部尚书还是咱家是吏部尚书?

当官的第一标准,最起码得读书识字吧?

就算没有功名,只要给他们培养学习的机会,就是条狗,也能多少学点东西。”

见杨鹤仍是一脸迷茫,老魏一声叹息:“真是愚不可及!

国子监里好几千人呢,难道你杨大人忘了?”

杨鹤一时没转过弯来,江宁却已明白了老魏的意思,笑着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魏公公的意思是,可以对国子监的学子进行培养,让他们成为候补官员。”

老魏顿时大喜:“知咱家者,江侯爷是也!”

杨鹤看向江宁,希望他能解惑。

江宁笑着解释:“杨大人,魏公公这法子确实不错。

求人不如求己,与其求着别人来当官,不如朝廷自行培养。

国子监的学子哪个不是饱读诗书?

既然他们已满足当官的第一要素,接下来便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

这样一来,朝廷各部衙门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官员前往国子监传授知识,让学子们学习。

之后再带他们去各部衙门观政学习,随后进行考核,合格者便可任职。”

杨鹤闻言,激动得直接跳了起来:“好!

这个法子好!

求人不如求己,说得真是太好了!

下官这就与侯爷一同进宫,将此事禀明陛下!”

江宁摇头:“杨大人,本侯是武将,最多帮你出出主意,至于一起禀报陛下,还是免了吧。

此事你可与内阁温阁老、薛阁老商议一番,定个章程出来再禀明陛下。”

杨鹤略作思考,赶忙点头:“多谢侯爷!

多谢侯爷!

那下官先告辞了。”

说着又看向老魏,笑着道:“今日听君一席话,十年书白读。

多谢魏公公!”

说完,火急火燎地匆匆离去。

他心里清楚,虽说江宁没答应一同上书,却让自己找温体仁、薛国观商议。

谁都知道这二位大佬都是江宁的人,这等于变相支持自己,杨鹤顿时心情大好。

看着杨鹤火急火燎离去的背影,老魏满脸疑惑:“这杨大人以前多沉稳干练的一个人,怎么如今变得咋咋呼呼的?”

江宁叹了口气:“或许是朝堂局势太复杂,把这位杨大人活生生折磨成这样了。”老魏闻言也叹息一声。

杨鹤离开东厂后,直奔内阁,碰巧孙承宗、袁可立等人都在。

他也没藏着掖着,直接把江宁和老魏出的主意说了一遍。

众人听完都陷入沉思,杨鹤面临的难题,也是朝廷如今的难题,他提出的办法的确可行,只是其中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商议。

随后,由孙承宗牵头,众人坐在一起讨论,最终一致决定。

先从各部衙门抽调经验丰富的官员前往国子监,给学子们传授经验。

再根据学子们的表现和特长分类,安排到各自擅长的衙门观政学习。

毕竟术业有专攻,能跨行发展的,基本都是朝堂上的老油条。

就拿八部衙门来说,如今的八位尚书,都是朱由校根据其特长放在合适位置上的—。

若是把杨鹤这老实人放在户部尚书的位置,肯定办砸差事,毕竟他没有郭允厚对大明税收钱粮的了如指掌和理财能力。

若是把郭允厚放在刑部尚书的位置,也肯定办砸,毕竟他有仇富心理,又爱财如命,很可能犯原则性错误。

随后,众人一同面见朱由校,呈上整理好的奏书。

朱由校看完后,又与众人商议一番,探讨了各种可行性,当即批准。

随后,杨鹤火急火燎赶往各部衙门,召集经验丰富的官员前往国子监培训学子。

原本被徐可求折腾得死去活来的学子们,看着突然涌入国子监的大批官员,一时都傻了眼,不知道朝廷唱的哪一出。

以往抽调人手都是京营派兵直接来,这次却没有士兵前来,徐可求也有些疑惑。

杨鹤赶忙找到徐可求,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

徐可求抚着胡须略作沉思:“事出有因,眼下也只有这办法了。”

随即命人拿来所有学子的档案进行分类。

徐可求曾是一省封疆大吏,从基层干起,经验丰富,对每个学子的特长、能力都了如指掌。

随后,各部衙门经验丰富的官员开始给学子们培训。

当学子们得知,只要表现优异、通过考核就能担任朝廷官职,顿时激动得泪流满面。

此前朝廷已暂停科举,他们待在国子监,除了整日读书看不到出头希望,要么就是被京营抽调去当基层军官。

可愿意弃文从武的毕竟是少数,在他们观念里,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