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帮他一把(2 / 3)

加入书签

方官员权力太大,才敢鱼肉百姓,这次辽饷案便是给咱们敲了一记警钟。

这事得尽快提上日程,抓紧办。”

江宁闻言,赶忙点头应下。

就在这时,守在殿外的方大锤匆匆走入,跪倒在地奏道:“启禀陛下,户部尚书郭大人求见!”

朱由校颔首道:“宣他进来。”

方大锤领旨而去,片刻后,郭允厚快步进殿,躬身行礼道:“启禀陛下,老臣有要事启奏。”

朱由校见他神色急切,便开口问道:“郭爱卿何事这般火急火燎?

眼下年底将近,各部衙门皆是忙得脚不沾地。

你此时入宫,该不会是出什么大事了吧?”

郭允厚陪笑道:“陛下,老臣是想请旨整顿民间私自借贷之事。

如今民间私借乱象丛生,不仅扰了大明皇家银行的正常营生,还闹出不少官司。

更有甚者,被人诱签阴阳文书,借了高利贷,最后落得家破人亡,实在该管管了。”

朱由校略感疑惑道:“皇家银行的利息,朕是知道的,本就比民间私借低得多,照理说互不干扰才是。”

郭允厚却不肯罢休:“可陛下,那些放印子钱的,盘剥百姓太狠,终究不是好事啊!

朝廷趁机整治一番,也能趁机宣传一下大明皇家银行的借贷政策,做做宣传工作。”

朱由校有些不耐:“这事儿该归刑部管,似乎与你户部无干吧?”

郭允厚脸上闪过一丝尴尬,朱由校瞧着他这模样,没好气道:“有话直说,别弄这些虚的。”

郭允厚这才笑道:“陛下,老臣斗胆问一句,年后朝廷是打算出兵辽东剿除建奴,还是南下整治江南士绅?”

听到这话,朱由校脸色微沉,冷冷盯着郭允厚说道:“此事日后再议。

如今朝廷刚有好转,当务之急是恢复民生经济。”

一旁的江宁算是看明白了,这老郭是准备打击同行了,又在盘算年后的动向,想趁机给国库捞一笔。

郭允厚见朱由校语气转冷,知道自己心急了,赶忙请罪。

朱由校站起身,正色道:“攘外必先安内。

江南那些人如今看着安分,背地里却是小动作没断,可朝廷现在最缺的是时间,不能多生事端。

你也别整天胡思乱想了,先把户部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前几日钦天监来报,今年入冬北方比去年冷得多,明年北方恐怕会有灾情,户部得早做准备。”

郭允厚闻言,赶忙开口道:“陛下放心,如今国库存银近一万万银元,黄金五十八万六千余四百五十三两。

京城、天津、通州等地粮仓存粮八百七十五万余石,真若发生遇灾,随时能支应赈灾。”

朱由校听完之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问道:“郭爱卿呀,你在河南忙活大半年,收获如何?”

郭允厚瞬间脸色一变,满脸委屈的说道:“回陛下,臣忙活了大半年,也没多少进项,勉强够给同僚们年底添些俸禄罢了。”

朱由校见状,没好气的说道:“瞧你这模样,朕又不是要抢你的银子,至于这般提防?”

郭允厚越发尴尬,忙道:“老臣不敢。”

说罢便匆匆告辞,生怕朱由校再提银子的事。

离了皇宫,郭允厚第一时间直奔刑部,找到刑部尚书魏广微,希望刑部联合大理寺、督察院,一同整治民间放印子钱、高利贷的乱象。

魏广微正忙得不可开交,也只能先应了下来。

…………

数日之后,延安方面经锦衣卫渠道加急传来的密报送抵京师。

江宁得知消息之后,第一时间赶往镇府司衙门。

高文彩将密报亲自呈上,江宁接过之后拆封查看起来,目光落在杨安传回的内容上。

李自成、张献忠的踪迹终于查清楚了,如今两人都在延安府。

刚开始江宁心头一喜,可越往下看,眉头却拧得越紧。

这两位本是史书上大明王朝的掘墓人,如今境遇却全然不同。

一个做了捕快,平日里秉公执法、主持正义,最大的念想竟是当上延安府总捕头,为百姓主持公道。

另一个则在驿站当驿卒,整日盘算着挣钱置地,盼着能早日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

更奇的是,自己派去的杨安,竟莫名其妙的成了李自成的“表哥”,与张献忠也交情莫逆。

这种情况,让江宁恍惚间生出几分不真实的感觉。

见江宁神色变幻不定,一旁的高文彩轻声问道:“侯爷,延安传回的消息里,那李自成、张献忠莫非有什么不妥?

需不需要卑职愿亲自跑一趟,将二人斩草除根。”

江宁闻言,沉思片刻后摆了摆手说道:“不用了,他们如今都还算安分,不必多虑。”

说罢,将密报递了过去。

高文彩接过密报仔细查看起来,看完也怔在当场。

他高文彩十六人闯荡江湖,见过的风浪不计其数,却万万没料到,侯爷钦点的两个“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