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大结局(1 / 2)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是十年后。
颐和轩的紫藤花依旧年年盛开,只是庭院中多了些年轻人忙碌的身影。
十八岁的林心怡已出落得亭亭玉立,那双冰蓝色的眼眸中既有母亲的聪慧,又多了几分从容与坚定。
她刚刚结束在非洲的志愿者工作,此刻正坐在廊下整理着拍摄的照片。
"姐姐,你看这个数据模型!"
十七岁的林晨曦抱着笔记本电脑快步走来,眉宇间尽是与父亲如出一辙的自信与睿智。
他开发的环保监测系统刚刚获得了国际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奖。
宫野志保端着茶点走来,看着一双儿女,眼中满是欣慰。
岁月似乎格外眷顾她,只是在那头茶色短发间添了几缕银丝,却更显温婉从容。
"妈妈,我在肯尼亚认识了一个女孩,她凭借微薄的奖学金考上了大学。"
林心怡打开一张照片。
"我想启动一个助学计划,专门帮助非洲的女孩子获得教育机会。"
林晨曦立即接话:"我可以把获奖系统的专利费捐出来作为启动资金。"
这时,林安从书房走出,虽然鬓角已染霜华,但身姿依旧挺拔。
听着孩子们的讨论,他露出欣慰的笑容:"需要爸爸提供什么支持?"
兄妹俩相视一笑,异口同声:"我们想靠自己完成这个项目。"
这十年间,在林安和宫野志保的悉心培养下,两个孩子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父母呵护的幼儿。
林心怡在高中时期就发起了"书香传递"公益项目,在全国建立了二十多个乡村图书角。
林晨曦则凭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出才能,获得了多家顶尖学府的录取通知书。
但最让林安和宫野志保自豪的,不是孩子们取得的成就,而是他们始终保持着那份纯善的初心。
记得三年前,林晨曦开发的第一个商业软件被一家科技公司以千万价格收购。
出乎所有人意料,他将全部收益捐给了青少年科技教育基金会。
"这笔钱应该用来点燃更多孩子的科技梦想,"
当时才十四岁的他如是说,
"就像爸爸说的,创造价值比积累财富更有意义。"
而林心怡更是放弃了直接进入世界名校的机会,选择用一年时间深入非洲贫困地区从事志愿服务。
"我想真正了解这个世界需要什么,"
她在申请信中写道,
"而不是活在自己的象牙塔里。"
夕阳西下,一家人围坐在庭院中的石桌旁。这是颐和轩十年如一日的传统——黄昏茶叙。
"爸爸,妈妈,"
林心怡突然开口,
"谢谢你们当年没有把我们养成纨绔子弟。"
林晨曦也认真地说:"如果不是你们教会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价值,我们可能至今还在用价格标签衡量一切。"
宫野志保温柔地握住孩子们的手:"是你们自己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林安注视着眼前这一幕,思绪不禁飘回十多年前的那个秋天。
那时,他站在幼儿园门口,看着两个小小的身影怯生生地走进校园。
如今,这对儿女已经长成了让他无比骄傲的模样。
"还记得你们的成长基金吗?"
林安忽然问道。
两个孩子点点头。
那些需要完成任务才能解锁的基金,陪伴他们度过了整个童年。
"现在,是时候完全交给你们了。"
林安取出一个文件盒,
"这些年来,你们完成的每一个任务,每一次成长,都在为这笔基金增值。
现在它已经足够支撑你们实现任何梦想。"
林心怡轻轻打开文件盒,里面整齐地排列着这些年来他们完成的每一项任务记录:第一次独自乘公交、第一次组织公益活动、第一次发表论文、第一次创业尝试......每一页都是成长的印记。
"这些比任何财富都珍贵。"
她的声音有些哽咽。
夜幕降临,星空璀璨。
林安和宫野志保并肩站在廊下,望着院子里正在热烈讨论助学计划细节的孩子们。
"我们成功了,志保。"
林安轻声说,握紧了妻子的手。
宫野志保依偎在丈夫肩头,冰蓝色的眼眸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是啊,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院子里,林心怡正在规划着助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林晨曦则专注地优化着他的监测系统。
兄妹俩的身影在月光下拉得很长,仿佛已经准备好拥抱整个世界。
颐和轩的夜来香静静绽放,暗香浮动。
这座见证了无数温暖时光的庭院,如今又见证着新一代的成长与超越。
林安转头对妻子温柔一笑:"明天,我们去看看博士吧,他一定会为孩子们感到骄傲。"
宫野志保点点头,目光依然停留在孩子们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