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章 周海英推心置腹,于伟正再提要求(1 / 5)
能来周海英家里的客厅的人并不多。田嘉明算是一个。周海英抽了口烟,对着坐在对面的田嘉明说道:“嘉明啊,不瞒你说,我本人在东原的朋友不少啊,以前请我吃饭的人可以说都要排队,我家这门槛,都快被踏破了。现在呢?”他苦笑一下,弹了弹烟灰,“知道我家里出这么一档子事儿之后,连整个迎宾楼都鲜有宾朋,真可谓是门可罗雀了。”
他缓缓吐出一口烟,烟雾在略显昏暗的吊灯下袅袅缠绕、升腾。客厅很大,是单位以前分的房子,老式的结构,厅堂宽敞,但布置却有些凌乱,置物架上的文物,也潦草的摆放着,看得出主人近来无心打理。
一套棕色的真皮沙发占据了大半空间,扶手上随意搭着几件似乎是换下来还没收拾的衬衫和外套。红木茶几上,散落着几本过期的财经杂志,还有一个厚重的玻璃烟灰缸,里面已经积了不少烟头,像火山喷发后的小山包一般。
“海英啊,”田嘉明身体微微靠后,声音带着一种经过斟酌的真诚,“我没看错你,你是个够义气的人。现在这个光景啊,很多人我想约出来坐坐,吃个便饭,都约不出来了。电话里客气得很啊,一说见面,各种推脱。这些人哪,”他摇了摇头,拿起面前的紫砂小茶杯,慢慢品了一口,“觉得我父亲不行了,我也就不行了,没什么来往的价值了。但是啊,”他放下茶杯,目光平和地看着周海英,“从某些方面来讲,这些人也是鼠目寸光,看不长远。”
周海英的眼神变得深沉起来,他靠在沙发背上,视线似乎没有焦点地望着空气中某处:“都觉得我父亲啊,这次是栽了,不行了。可他现在,不也还是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么?嘉明啊,咱们在官场这么多年,都清楚,这里头的人,政治敏锐性都非常强,有个什么风吹草动,他们都能敏锐地意识到。很多人啊,都是因势而动,都想着去烧那热灶、坐那热炕头。”他深吸一口烟,然后缓缓地、几乎是一条直线地把烟吐出来,接着说,“殊不知,任何一个热炕热灶,那都是由冷炕冷灶一点点烧起来的。你不去烧那冷灶,等到人家那灶台烧得滚烫,炕头烧得火热的时候,你再想贴上去,到时候啊,小心烫着手,连皮毛都沾不上。”
田嘉明认真地听着,不时微微点头,周海英的这番话,在眼下这个境遇里说出来,句句都像是掏心窝子的肺腑之言,更显得有分量。
“所以啊,”周海英继续说道,语气里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淡然,“很多人总觉得自己是审时度势的聪明人,但往往啊,这种过于精明、只顾眼前利害的审时度势,恰恰是小人的做派。我们这些人,在位置上坐了这些年,什么人没见过呀?有时候想想,家里出这么一档子事儿,也未必全是坏事。起码,”他看向田嘉明,“让我把这身边的人,谁是真心,谁是假意,谁是可交的,谁是趋炎附势的,看了个清清楚楚。这经验教训,花再多钱都买不到啊。”
田嘉明深有同感,叹了口气说:“周局长啊,您这些话,确实是肺腑之言,说到我心里去了。我这一辈子啊,说起来也是经历了不少风浪,可以说是有起有落。所以啊,您刚才说的,我非常认同。”他略作停顿,似乎是在回忆,“我之前啊,从平安县公安局副局长调到县政法委当副书记,后来啊,又从政法委副书记,调入到县史志办当主任。那时候,真是坐了冷板凳。要不是后来有您的提携和关照,我田嘉明恐怕现在还在故纸堆里打转,绝不可能有机会到市公安局来。我这个人,脾气直,嫉恶如仇,也说不上多圆滑,但爱憎分明这一点,我还是敢认的。”
田嘉明看着周海英,语气愈发诚恳:“大周局长啊,说句实在话,是您提携了我,帮助了我。我这辈子,认您周局长这个人。不管你以后怎么对我,但是你以前在我难的时候,拉过我一把,这份情谊,我是记在心里的,忘不了。”
周海英听着,脸上没有什么明显的表情,只是默默地抽烟。他坐在这个位置上,听过太多表忠心的话,太多拿他当亲兄弟的热乎话。但此时此刻,在他父亲仕途受挫,他自己也颇受影响的当口,门前冷落车马稀,还能有人不怕沾上嫌疑,来到家里,说出这样一番话,不管这里面有几分真,几分是出于谨慎的观望,都让他心里感到一丝久违的暖意。他没说什么,只是主动拿起桌上的紫砂壶,身体前倾,为田嘉明已经见底的茶杯续上了热茶。
“嘉明啊,”周海英的声音比刚才更低沉了些,“我跟你讲句心里话,这当官啊,不在大小,真的不在那个级别高低。”他仿佛在梳理自己的思绪,语速不快,“我现在是真正想明白了,当官,最重要的是要当一个心安理得。不然的话,就算位子再高,心里不踏实,过得也是提心吊胆的日子,没什么滋味。有时候想想,当一个平头老百姓,又有什么不好的呢?一身轻松。”
他环顾了一下这间宽敞却略显凌乱的客厅,嘴角扯出一个淡淡的、带着点自嘲意味的苦笑:“你看我现在这条件,我这身家,就算没有当这个城管局长,又能怎么样呢?我难道还缺吃缺穿缺喝吗?我就算什么都不干,就踏踏实实经营好龙投集团的生意,日子难道就过不下去了吗?”
周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