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4章 魏昌全批评农业局,于伟正成立城管局(5 / 6)
了语气,“你父亲鸿基秘书长那边,会同意吗?他肯定不愿意看到你去趟这趟浑水,跟邓家抢功劳?硬碰硬。鸿基秘书长在省里,需要的是稳,不是让你去冲锋陷阵当炮灰!”
周海英听着唐瑞林条分缕析,心里那点跃跃欲试的火苗渐渐熄了下去。他不得不承认,唐瑞林的分析切中要害。
唐瑞林见他听进去了,话锋一转,抛出了自己的建议:“海英啊,听我一句劝。体制内混,讲究的是少得罪人,多交朋友。钟毅书记搞‘大义灭亲’,结果呢?把自己搞成了孤家寡人,现在去了政协。那是傻子才干的事!你现在在‘三学办’,接触的都是核心部门、关键人物,这正是积攒人脉、树立形象的好时候。何必非要去基层县里当那个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他身体微微后靠,手指在沙发扶手上轻轻敲点着,点出了关键:“市里二级班子的负责人,哪个不是正处级?财政局、计委、交通局、建委……哪个位置不比县委书记清贵?风险还小!特别是财政局这个位置,那是市里的钱袋子!方建勇一个人占着市政府秘书长和财政局长两个关键位置,明显不合规矩。下一步调整,财政局长的位置肯定要空出来。这个位置,可是副市长最热门的跳板!你想想,管着全市的钱,哪个部门、哪个县区不得给你几分薄面?这才是真正的实权派,进退自如啊!”
周海英眼睛一亮,但随即又有些顾虑:“唐叔叔,财政局是好,可……风险也高啊。管钱袋子,盯着的人多,审计、纪委,哪一关都不好过。压力太大了。”
唐瑞林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语气带着一丝自嘲和怨气:“压力大?再大能有我这个政协主席压力大?我现在是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想为地方发展出点力都找不到抓手,这才叫真正的压力!”他放下茶杯,看着周海英,“海英啊,你还年轻,有冲劲是好事。但位置选对了,事半功倍。财政局长的位置,看着是风口浪尖,但只要把住原则,用好资源,那就是你更进一步的坚实台阶!总比去东洪那个火药桶里强。”
周海英沉默良久,显然在消化唐瑞林的话。片刻后周海英抬起头,脸上重新露出笑容,带着一丝豁然开朗的意味:“唐叔叔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您这一番指点,真是拨云见日!财政局……确实是个好去处!进退有据!”他站起身,语气真诚,“今天,我做东,到迎宾楼坐坐,尝尝他们新推出的几道特色菜!”
唐瑞林也站起身,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拍了拍周海英的肩膀:“好啊!伟正书记那边,有机会我也会帮你敲敲边鼓。记住,谋定而后动,稳扎稳打才是正道。”
第二天,市委书记于伟正带着秘书长郭志远和市电视台的记者,没打招呼,两辆汽车,一头扎进了东原市的大街小巷。他们此行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亲眼看看“三学”活动氛围营造和城市环境卫生的真实情况。
初春的回暖才一抬头,就被寒潮压了回去,寒潮尚未退去,大家又找回了厚实的棉袄。清晨的气温仍在零度以下徘徊。车子驶过几条主干道,于伟正的眉头就锁紧了。道路两旁,背阴处的积雪早已不是白色,而是混杂着尘土、菜叶、塑料袋,一层又一层,被反复踩踏、冻结,形成了黑乎乎、硬邦邦的冰碴子。污水从某些店铺门口随意泼洒出来,在路面上蜿蜒流淌,最终也汇入这冰碴之中,散发出阵阵令人作呕的酸腐气味。几只野狗在垃圾堆里翻找着食物,更添了几分破败景象。
“停车!”于伟正的声音不高但语气严肃。
车子在主干道一处堆积如小山般的垃圾堆旁停下。前面不远家就是市建委,郭志远连忙下车拉开车门。于伟正走下车,皮鞋踩在脏污的冰面上,发出轻微的嘎吱声。他环顾四周,这条街虽非市中心最繁华地段,却也是连接市委市政府与几个居民区的主干道之一。眼前的景象,与他心中期望的“学讲话、学经验、学典型”所应带来的新气象,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志远同志,你看看,”于伟正指着那堆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和满地的污冰,语气沉重,“这就是我们东原市的‘门面’?这就是我们‘三学’活动开展后,城市管理呈现的面貌?垃圾堆积如山,污水横流结冰,这就是典型的管理缺位、责任缺失!”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随行的电视台记者:“拍!把这些都拍下来!原原本本地拍!让全市干部群众都看看,我们的城市环境搞成了什么样子!”
郭志远立刻拿出大哥大,拨通了几个电话,语气急促而严肃。
没过多久,市建委党组书记马清文、光明区区委书记常云超、区长令狐等人,匆匆地赶到了现场。几人一下车,看到眼前的景象和于伟正铁青的脸色,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马清文道:“书记,我们建委没有队伍,这个,这个事归区上管!”
“于书记……”常云超刚开口,就被于伟正抬手打断了。
“常云超同志,令狐同志,马清文同志,”于伟正的目光依次扫过三人,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你们自己看看!这里是哪里?是东原市的主干道!是我们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光明区的辖区!垃圾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