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李泰峰倔强离场,田嘉明沟通到位(3 / 5)

加入书签

市市长张庆合,身着整洁的衬衫,额头微微沁出汗水,正带队对东投集团的东投大厦和龙投温泉酒店等几个市级层面重点项目进行紧张而有序的调研。

从光明区和工业开发区调研了城市防汛排涝工作之后,一行人来到东投大厦的施工现场,只见那片建设工地仿若一个热火朝天的战场。巨大的塔吊如钢铁巨人般矗立,长臂挥舞,吊运着建筑材料;工人们头戴安全帽,忙碌穿梭其间,机器的轰鸣、工人们的呼喊声交织一片。

方建勇主动给张庆合递了安全帽就说道:“市长,永林市长本来要亲自来给您汇报的,但党校没办法请假,就委托我来汇报了。”

张庆合自然明白这是客套话,一边戴安全帽一边看着大楼坚实的地基已稳稳夯实,张庆合的眼中流露出欣慰之色,内心颇为高兴。

方建勇、邹新民和罗明义、胡晓云四个人跟在市长身后,方建勇汇报道:“市长,您看,我们东投集团正鼓足干劲,按照‘深圳速度’全力推进建设。虽说目前不能保证像深圳那样三天一层楼,但咱们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科学的规划,能做到七天一层,这已然刷新了东原建设的速度纪录!”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向正在施工的区域,眼中满是自豪。

张庆合微微点头,目光落在项目简介上“平安县第六建筑公司承建”这几个字上,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回想起当初,在自己的精心谋划下,平安县第六建筑公司于安平乡正式成立。那时,县城之外的建筑项目虽不算多,但有资质承接的建筑企业更是稀少。六建司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县里的第一建筑公司达成了口头约定:第一建筑公司负责县城和工业园区的建设,而六建司则专注于县城之外的项目建设。在岁月的磨砺中,六建司逐步发展壮大。如今,建筑业已成为平安县极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省城不少建筑工人,都是来自平安县。

张庆合手里紧紧握着项目图纸,他凝视着眼前的施工现场,脑海中仿佛浮现出未来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雄伟模样,开口问道:“现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市里面出面协调解决的?”

方建勇闻言,神色变得略微凝重,认真地汇报说:“市长,目前最大的‘拦路虎’就是停电太过频繁。咱们这个工程规模大,用电需求也大,这用电问题若不解决,严重影响建设效率。如果电力供应能够稳定跟上,我们有十足的信心,一年时间,保证能把这栋18层的大楼完美建好。”

张庆合微微皱眉,在心中大致估算了一下时间,接着问道:“照现在这种三天两头停电的情况,建成这栋大楼大概需要多久?”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方建勇无奈地叹了口气,回答道:“照现在的情况来看,可能就需要一年半了。这多出来的半年时间,对我们企业的成本投入和项目的整体推进计划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啊。”

张庆合转头看向随行的常务副市长王瑞凤,神情严肃地说:“瑞凤同志,我觉得我们真得好好规划一下县县建设电厂的事宜了。现在电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连光明区这样相对发达的地方都要停电,可想而知其他县城面临着怎样严峻的用电困境。这已经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了。”

这时,一旁的臧登峰上前一步,恭敬地说:“市长,我跟您汇报一下,现在计划委员会已经收到了六个县的用电申请,像滨城县、定丰县、曹河县、东洪县和平安等,都在积极给市里打报告,全力争取建电厂的机会。但是‘八五规划’都已经正式报上去了,要在规划之外重新建设电厂,恐怕程序上不太好更改,会面临诸多复杂的问题。”

张庆合目光坚定,斩钉截铁地说:“有什么不好更改的?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不是现在咱们干部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吗?每个县都建设一个电厂,这是从根本上解决用电短缺问题的关键举措,势在必行!我们不能被既定的规划束缚住手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为了发展,该突破就得突破!”

臧登峰身份发福,太阳下晒得浑身出汗,他拿着项目汇报材料扇着风,微微点头,接着说道:“市长,我们和省计划委员会、省电力公司都沟通过很多次了。从长期规划来看,每个县确实都有建电厂的安排,但电厂的建设投入实在是太高了。在‘八五’期间咱们市只有两个县能够申请到电厂的建设名额。只有争取到规划内的电厂,才能申请到低息贷款,不然走商业贷款,那利息高得吓人,很多县根本承担不起。就比如贷款一个亿,按现行利息算,十年的利息都要还接近两个亿,电厂毕竟还是要讲究经济效益的,不然建成了也难以持续运营。”他一边说,一边摊开双手,脸上满是无奈的神情。

张庆合再次看向王瑞凤,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说:“瑞凤同志,抓紧时间,你和登峰同志一起,再去省计划委员会好好协调一下。我也给刘敬亭副省长汇报,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争取啊,这关系到我们市未来的发展大局,一定要全力以赴争取。”

王瑞凤面露难色,解释道:“市长,明天我要和书记一起去省委汇报粮食减产的事,一时半会儿真抽不出时间。我看这样吧,登峰市长,您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