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农业问题触目惊心,公安局里称兄道弟(2 / 4)
么干啊,但是风气就是这样,完不成目标,县委就要追究乡里的责任,乡里也没办法,这地里不产粮食,是客观原因啊。”
我心里明白,基层也是不愿作假,但风气依然形成,并不是靠一两个人可以扭转的。我看着杨明瑞,打破沉默:“你给我讲一讲,你估计一下,东洪县,或者就拿你们城关镇来讲,有没有达成吨粮田建设目标?”
杨明瑞用手搓了搓脸,将手中的小麦搓了搓,望着东倒西歪的麦苗,喉咙哽咽了一下,说道:“说实话,从城关镇这两年的情况来看,部分高产田是能够实现亩产2000斤的,但绝大多数农户种的地,小麦也就是七八百斤,玉米能达到1000斤左右。我和其他几个乡镇的干部私下里也有交流,这个吨粮田,只能是数字上的吨粮田,李县长,全县根本不可能达到百万亩吨粮田建设的目标。”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仿佛这些虚假的数据中,基层也是无奈。
我只觉得眼前一阵发黑,差点一屁股蹲在地上。这个消息简直比东洪县四平大桥的问题还要触目惊心,平水河大桥充其量也只是个别干部的问题。而吨粮田建设,相当于整个东洪县的干部全部都在参与弄虚作假。我不禁想到,东洪县县委县政府荣誉室最醒目的位置挂着的两块牌子,一块全省公路养护先进县一块全省吨粮田建设示范县,此刻是多么的讽刺啊。
我强撑着身体,看向杨明瑞,声音低沉:“分析过没有,亩产达不到的原因是什么?”
这时,刘超英走了过来,推了推眼镜,插话道:“不可能达不到吧,明瑞同志,是不是只有你们城关镇情况特殊,再加上县城驻地做生意的多,大家种粮的积极性不高,才导致的这种情况?”刘超英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侥幸,似乎希望这只是个别现象。并不想承认这是个整体现象。
杨明瑞愣了一下,像是突然意识到自己说多了,连忙说道:“朝阳县长,是这样啊,超英县长说的有道理。也许是我们城关镇是这种情况,毕竟其他乡镇的产量,我没有实地测量,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表态只能代表城关镇。”
我看着他们两人,语气沉重地说道:“实践出真知啊。我们都在乡镇干过,你说的,只要是和大家交流得来的数据,那是错不了的。相当于咱们整个东洪县,群众知道这吨粮田是假的,干部也知道这吨粮田是有水分的,恐怕全县只有泰峰书记一个人,还在沉迷于吨粮田建设的春秋大梦之中啊。超英同志,是不是这个道理?”
刘超英脸色变得略显苍白,他自然知道这个话题一旦揭开,那问题绝对不只是农业局的问题,也不只是泰峰书记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东洪县都要被彻底抹黑,东洪县的干部在市委领导面前再难抬头。
没过多久,冯国斌和焦杨匆匆赶到。焦杨面色绯红,额头上满是细汗,看着满地倒伏的小麦,一脸震惊地问道:“怎么回事?这小麦怎么都给铲了?”
我看向焦杨,语气平静:“焦县长,你什么时候分管的农业呀?”
刘超英抢在焦杨前面说道:“这个焦杨同志之前只分管科教文卫,是今年年初的时候,老黄副县长退休,让焦杨把农业这块先接手了。”
我点了点头,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看来焦杨和这个农田造假的事情牵扯不大。我将目光转向冯国斌,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严厉:“冯局长,你给我说实话,东洪县吨粮田建设水分到底有多大?”
冯国斌原本拿着笔记本和钢笔准备记录,听到我的话,手中的钢笔突然顿住,在纸上划出一道长长的痕迹。他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结结巴巴地说道:“县长,你怎么能这么问呢?咱们这个吨粮田建设,那是经过市农业局复核,还有省农业厅验收的呀,这怎么可能会存在水分呀?”
我死死盯着他,语气冰冷:“冯局长,这个时候,你还不打算说实话嘛,全市吨粮田总量不到300万亩,咱们东洪县就建成一百万亩,相当于咱们东洪只要是块地,都能打2000斤粮食?东洪县之前一二十万亩的盐碱地,就算改造好了,也就勉强达到中产地的规模吧。我是真的不知道,你们这吨粮田咋算出来的。”
焦杨一脸真诚的看着冯国斌说道:“冯局长,是啊,这个问题我也问过你几次啊。你是应该拿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来。”
我马上又道:“这个事情纸是包不住火的。我现在不说处理人的事情,我就想了解真实的情况。你给我说实话,东洪县吨粮田建设水分到底有多大?”
冯国斌眼神慌乱地看向吕连群,吕连群作为农委主任,自然要为农业局的干部说话:“李县长,您的意思是咱们县这个吨粮田建设掺假注水?不可能吧。国斌同志不是说了吗,有市农业局的复核、省农业厅的验收,这不可能存在水分。”
我皱起眉头,看着吕连群说道:“吕部长啊,你身为农委主任,主抓全县农业生产工作,农业产量的统计是最基础的工作,有没有水分,难道你不清楚?”
吕连群马上尴尬一笑,说道:“县长,我只是抓协调,具体的工作,还是由分管副县长和农业局再抓。”
冯国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