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丁洪涛坚决反对市领导无奈妥协(1 / 5)
市委组织部部长李学武在电话里听到东洪县委书记丁洪涛说有关于田嘉明的问题要反映。
心里也颇为纳闷,按说其他各县区的县委书记,在推荐干部的时候,对待干部的非原则问题那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学武清楚,丁洪涛曾经担任过常务副区长,在市里工作时也接触过干部人事工作,对这些潜在的规矩和惯例应该是门儿清的。
干部推荐名单已经过了程序,到了市委组织部这一步,眼看就要上会研究了,这时候下面的书记突然打电话说要反映问题,这情况确实不寻常。
李学武握着电话听筒,身体微微向后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对面墙上那幅描绘松柏的水墨画上。
他心里琢磨,丁洪涛这个人,平时做事还算稳妥,不是那种莽撞的人。
既然他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主动提出来,而且不是通过私下沟通,而是正式通过电话向组织部部长反映,这说明关于田嘉明的这个问题,可能不是一般的小毛病,或许比较严重,甚至可能是原则性问题。
不然,丁洪涛没必要多此一举,在程序都快走完的时候,特意把田嘉明的问题拎出来说事。
这等于是否定了他们县委之前自己的推荐意见,多少有点自打嘴巴的意思。
想到这里,李学武心里掠过一丝无奈,还带着点火气。
他对着话筒,语气平稳,但带着明显的质询意味:“洪涛同志啊,你们县委,县委组织部和县纪委,在干部推荐考察之前,具体都在忙些什么呢?田嘉明这个干部,也是你们县委经过研究,比较积极地向市委推荐的。
怎么,组织上的程序都已经走得差不多了,眼看要上市委常委会了,你们又突然提出有问题要反映?洪涛同志,不是我批评你们,这项工作,前期做得既不够仔细,也不够认真严谨啊。”
李学武刻意把“市委”
和“组织上的程序”
这几个字眼稍稍加重了一点,意在提醒丁洪涛这件事的严肃性和已经进展到的层级。
电话那头的丁洪涛,似乎并没有因为李学武带着批评意味的话而着急或者慌乱。
他的声音依旧很平稳,甚至透着一股沉稳的底气:“李部长,您批评得对,我们在前期考察工作中,可能确实存在不够深入细致的地方,这一点我们一定反思改进。
我这次打电话,也确实是本着对组织、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有情况不能不报啊。
关于田嘉明同志,最近有部分同志向我们反映,他在县公安局主持工作期间,工作上有些……嗯,有些比较强势。
特别是,在涉及到一些涉案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稍微停顿了一下,仿佛是给李学武消化信息的时间,也像是为自己接下来的话做铺垫,丁洪涛又补充说道:“李部长,实在是不好意思,在这个时间点跟您反映这个情况,给您和组织上添麻烦了。
但是我也是没有办法呀,既然组织和同志们掌握了这些情况,向我反映了,我作为县委书记,不可能知情不报,隐匿问题。
要是那样做的话,我还怎么当好这个县委书记?怎么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和全县的人民呐?”
丁洪涛这番话,把自己摆在了一个坚持原则、对组织负责的位置上,语气听起来颇为诚恳,甚至带着点不得已而为之的意味。
李学武听着,心里跟明镜似的。
他无奈地轻轻叹了口气,知道丁洪涛这是把话说到位了,把“对组织负责”
这面大旗祭了出来。
如果自己这个组织部长再强行要求将田嘉明作为副县级干部候选人拿到市委常委会上去汇报研究,那么一旦将来田嘉明真的出了问题,所有的责任和质疑很可能就会落到市委组织部头上。
到了那个时候,丁洪涛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已经提前汇报过,是组织上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从而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更何况,李学武心里也清楚,自己虽然以前在平安县工作的时候知道有田嘉明这么个人,但对他近些年的具体情况,确实谈不上非常深入的了解。
基于这些考虑,李学武知道,这件事必须稳妥处理。
李学武调整了一下语气,说道:“好啦,洪涛同志,你的意思我明白了。
现在田嘉明同志还只是副县级干部的候选人,实际上呢,他目前还是正科级干部。
这样吧,就由你们县委牵头,让县委组织部和县纪委联合起来,成立一个调查组,对反映的问题进行初步核实。
调查完之后,尽快拿出一个明确的意见。
这个意见拿出来之后,正式报到市委组织部来。
如果问题不大,或者查无实据,洪涛同志,我建议啊,还是按照正常的组织程序继续走下去。
毕竟田嘉明同志的年龄也不小了,经不起三耽误两耽搁,再拖下去,提拔的机会可能就过去了,人也快要到退休的年纪了。”
丁洪涛在电话那头立刻回应道,语气显得很配合:“李部长,您这个指示很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