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9章 李尚武现场指挥于伟正研究泄洪(1 / 4)

加入书签

市委书记于伟正站在帐篷口,看着蓬勃的大雨,内心里也是思绪万千。

是啊,李尚武说的对啊,为什么又是选马关乡?从水利局的档案里来看,马关乡上次的洪水,的并不单纯,也是以大堤基础不牢被洪水冲垮的理由泄洪,参与的干部都签了保密协议,但事实上马关乡承担了巨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但是柿子不能只捡软的捏啊。

再者说马关乡的干部群众,为了争气,这些年有些富余也修了大堤了……于伟正抽着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这个决策对任何人来讲,都极为艰难。

张庆合和连心局长两人也抽着烟,来到了帐篷口。

市里指挥部选的位置已经垫高,帐篷也是上好的军用帐篷,所以没有漏雨,还算干燥。

于伟正到了东原之后,办事干脆利落,还从没有如此艰难地抉择过。

于伟正弹了弹烟头,说道:“连局长,到底存不存在第二备选点?”

连心一愣,知道于伟正犹豫了,连忙说道:“第二个备选点我认为就是平安县的黄滩乡。

这个地方是平水河流出咱们东原的最后一个乡镇,和东洪县马关乡属于一头一尾,一头一尾泄洪对中间肯定是影响最小的。

这里虽然比不上马关乡,但总体来看啊,是第二泄洪点的最佳位置。”

于伟正手中的烟头已经有些烫手,但仍不自觉。

他缓缓说道:“连心同志啊,你给市委出了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啊……这个选择题不好回答,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不由感慨道,“进退有命,迟有时,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啊。”

接着于伟正看向了市长张庆合,说道:“这样吧,我也不征求几位领导的意见了,征求了意见之后啊,就是集体决策,一旦出了大问题,参与集体决策的人都将承担责任。

我看这样吧,这件事就由我决定,泄洪出了问题,责任我承担。

马关乡还是作为第一泄洪点。”

接着,于伟正看向市长张庆合说道:“老张,真的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命令啊我来下,这件事是个得罪人的事,我来干啊。

但是啊,洪涛同志我不担心,朝阳同志的思想工作就交给你去做了……”

众人心里都清楚,将马关乡作为泄洪的第一乡镇,沿河五县一区能够迅危机,毕竟算是从源头上解决了问题。

当然,这整个东洪又将承担巨大的财产损失。

于伟正十分落寞。

大堤的一侧是滔滔不绝的平水河水,大堤的另一侧则是名从各条战线上紧急动员来的干部群众,还有穿戴整齐的东原驻军和武警支队的同志。

李尚武带着驻军的领导和武警的负责同志来到了帐篷跟前,狂风吹动帐篷。

市委书记于伟正、市长张庆合、常务副市长王瑞凤在与军方的领导打个招呼之后。

驻军领导是一位大校,穿着雨衣,说道:“于书记,部队已经拉过来了。

我们先表个态,大堤最危险、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交给我们驻军。

我们一个工兵营,外加一个步兵团,足足有15oo人,坚决服从地方党委的决策部署。”

地方武警支队的同志向于伟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说道:“于书记,武警支队有4oo名同志也和咱们驻军的同志一样,要冲在最前面,要去啃最硬的骨头,让咱们的群众做一些辅助性工作。”

于伟正与两人握了握手,抿着嘴唇,心有不忍,但内心里清楚,这个时候只有依靠人民子弟兵。

于伟正郑重点了点头,与部队的几位长握手之后说道:“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东原一千万父老乡亲,感谢咱们子弟兵和咱们武警部队对东原的支持。

洪灾无情,人间有爱,你们对东原的这份恩,重如山,情深似海。

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呀。

具体的工作任务,由李尚武同志负责,我只给大家提一个要求,务必保重,平安啊。”

接着几个人就在大雨下开始研究起了作战方案。

李尚武主动说道:“我们是标准的流水线作业,我们把普通群众要放在最安全的地方,那就是后方装卸这些沙石料;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在中间环节,就是从卸货场到二道拐这个运输的距离,这段大概有四五百米,汽车上不来;在光明区段最为危险的就是三个拐弯的地方,其中风险最高的在二道拐。

这其中任务最艰巨、最复杂、最考验技术的情况就是这个,在下面垒沙袋。

这是一个技术工作,沙袋既要一层层垒,也要相互交错,增加砂墙的咬合力。”

李尚武看着部队的几个长说道:“各位领导,我讲清楚没有?”

部队的驻军长带头说道:“任务清晰,目标明确,非常好。”

接着,李尚武又抹了一把脸,甩了甩手,说道:“各位领导啊,能不能成关键就看你们的了。”

这个时候,一名大校军衔的干部来到了大堤上,群众和解放军战士迅都安静了下来。

这大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