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o章 丁洪涛直言不满田嘉明主动提醒(1 / 4)

加入书签

改革开放进行了十多年,大大小小的餐馆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县城冒了出来,多数都不起眼,但味道都颇为地道。

在公安局旁边不起眼的餐馆包间里,空气中弥漫着炒菜的锅气和淡淡的烟酒味。

县委书记丁洪涛夹起一块红烧排骨,放入口中慢慢咀嚼了几下,似乎在品味菜肴,又像是在斟酌词句。

他放下筷子,拿起桌上的白色瓷杯,抿了一口“高粱红”

酒,目光落在对面的田嘉明脸上。

“嘉明啊,”

丁洪涛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一种回忆和确认的意味,“我印象当中,好像是没错的呀。

我记得你之前是不是安排过人,了解过朝阳县长家属的一些情况?好像是说,工业园区有个什么项目,是朝阳同志的什么亲戚在参与搞?”

田嘉明脸上的笑容自然且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疑惑,他拿起酒瓶,熟练地给丁洪涛面前的杯子续上酒,动作不紧不慢。

“丁书记啊,您这肯定是记岔了。

您说的工业园那个项目,是环美公司的吧?这家企业可是咱们东原市都排得上号的纳税大户,名声在外啊。”

丁洪涛自然是知道环美公司的,他“哦”

了一声,点点头:“环美公司,我知道。

当初好像是平安县引进的第一家上海来的企业吧?主要做制品出口,效益很不错。

那会儿我在光明区当常务副区长,还带队去他们厂里学习考察过。”

他的语气像是被田嘉明引入了另一条回忆的轨道。

“书记您记性真好啊,就是这家企业。”

田嘉明接过话头,语气肯定,“这家企业的老板,和朝阳县长确实是战友,当年在一个部队大院里待过,又一起在南边打仗,感情很深。

但这关系也仅限于战友,可不是什么亲戚。

朝阳县长牵线搭桥,把这棵‘摇钱树’从平安县引到咱们东洪来,可是为县里立了一大功。

环美公司现在可是咱们东洪除了坤豪集团之外,最大的一家民营企业了,以后啊要解决多少就业,贡献多少税收?”

丁洪涛拿起酒杯,又轻轻抿了一口,脸上露出一丝像是恍然又像是自嘲的神情,用手指轻轻点着桌面:“是吗?看来真是我记混了?不应该啊,我这个人别的不敢说,记事情一向还是有点准头的。”

他喝了口酒之后,语气转而变得郑重其事,“不过,要真是这样,那倒是好事。

朝阳同志在这方面能严格要求自己,给全县干部做出表率,很好嘛。

招商引资是东洪当前的头等大事,环美这样的优质企业,县里就是要大力支持,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田嘉明看似随意地问道:“丁书记,您怎么忽然关心起朝阳县长家属有没有经商这事来了?”

他问得自然,仿佛只是随口一提的好奇。

丁洪涛叹了口气,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脸上的酒意似乎更浓了些,话也说得更直白了些:“唉,还不是今天上午开五人小组会闹的。

我想调整一下吕连群同志的工作,让他到组织部长的岗位上去啊,挥更大作用。

结果呢?阻力不小啊。”

他拿起筷子,无意识地拨弄着盘子里的一颗花生米,“朝阳同志啊,仗着自己来得早,情况熟,底下有一帮人跟着他。

焦杨和苏清舟那两个,在会上明显是看他的眼色行事,联合起来投了反对票。

县委管人事的核心会议,结果竟然是这样,这以后的工作还怎么开展?”

他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一些,带着压抑的不满和一丝挫败感:“嘉明啊,我到了这个年纪,到这个位置上,不求什么,也不争什么个人意气。

但县委基本的权威必须要树立起来,这是原则问题!

如果我这个县委书记,连正常使用一个县委办主任的权力都没有,遇到这点事就推不动,那我干脆卷铺盖回家算了,还在这里干什么?”

田嘉明谨慎地追问了一句:“书记,您的意思……还是坚持要让吕连群同志担任组织部长?”

“现在看来,吕连群这个同志,大局观是有的,对县委的核心工作也是积极靠拢、主动服务的。”

丁洪涛语气肯定,但话锋里带着对另一方的批评,“但是有些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认识高度不够,觉悟还有待提高啊。”

田嘉明沉吟片刻,决定还是委婉地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他选择了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丁书记,吕连群同志这个人,您了解有多深?据我平时观察和听到的一些反映,这位同志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比较善于在领导面前表现,汇报工作往往报喜不报忧,有时候……对下面的同志,评价起来可能不够客观全面。”

他点到为止,没有说得更具体。

丁洪涛何等精明,自然听出了田嘉明的弦外之音。

他何尝不知道吕连群有些缺点,但他此刻更需要的是支持。

他来东洪时间不长,主动向他靠拢、汇报工作的干部并不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