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o9章 周海英心情复杂田嘉明直言没有(1 / 6)

加入书签

在花园酒店,周海英正在为魏昌全活动。

周海英听到冉国栋说自己分量不够,周海英马上说道:“哎呀,冉局长,你是市反贪局局长,副检察长,侯书记啊,你是市纪委副书记,你们两个是肯定要在魏昌全的问题上出意见的吗?”

包厢里烟雾缭绕,氛围既亲密又压抑的。

周海英这话说得看似随意,实则分量不轻。

他端起酒杯,向坐在对面的市纪委副书记侯刚和市反贪局局长冉国栋示意,自己先轻轻抿了一口,眼神在两人脸上扫过,带着探询的味道。

侯刚没有立即接话,他用筷子夹起一粒花生米,放进嘴里慢慢嚼着,似乎在品味,又像是在斟酌词句。

冉国栋则拿起桌上的烟盒,抽出一支“红塔山”

点上,深吸了一口,让烟雾在肺里转了个圈才缓缓吐出,借此掩饰内心的权衡。

“海英啊,”

侯刚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带着纪委干部特有的那种审慎,“你这话,说对了一半。

我和冉局,确实要依据调查情况提出初步处理建议。

但是,”

他话锋一转,目光平静地看向周海英,“最终定性的,是市委,是于书记。

我们的意见,要围绕于书记的指示来啊,不能脱离这个前提空谈分量。”

周海英心里咯噔一下,知道侯刚这是在堵他的嘴,先把调子定在了于伟正身上。

他连忙赔笑道:“侯书记,您说的这是根本,我完全赞同。

我的意思是,在符合规定的大框架下,这处理意见的倾向性,比如是侧重挽救教育,还是强调从严惩处,这里面的尺度,二位还是有很大的言权的嘛。

昌全这个人,本质不坏,就是一时糊涂,栽在了钱眼子里。

你看他以前给老书记当秘书的时候,那可是兢兢业业,笔杆子也硬,没出过半点纰漏嘛。”

冉国栋弹了弹烟灰,接口道:“海英,咱们都不是外人,关起门来说话。

魏昌全的问题,性质确实严重。

把国家规定的平价化肥指标,偷偷摸摸转到议价渠道销售,这中间的差价,他个人和几个经办人吞了多少?这是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于书记为什么那么大火?就是因为这种行为影响太大嘛。”

周海英叹了口气,身体往椅背上靠了靠,脸上露出疲惫和无奈:“这些我都清楚。

可是冉局、侯书记,咱们平心而论,昌全走到今天这一步,难道全是他的责任?当时的环境,各方面的关系,有些口子开了,风气使然啊。

他一个秘书出身的人,在农业公司那个位置上,周围都是些什么人?诱惑有多大?当然,他自身党性不强,这是主因。

我的想法是,能不能考虑到这些客观因素,在量纪处罚时,适当留有余地嘛!

比如,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教训也够深刻了嘛。”

侯刚摇了摇头,语气依然平和,但立场坚定:“海英啊,你的心情我们能理解。

大家兄弟一场,谁也不想看到这个结果。

但是啊,这些都不重要,关键啊再于书记嘛。

于书记强调,魏昌全案要作为一个典型,起到震慑作用。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经办人员在处理意见上流露出丝毫的宽松,那可算是政治上的不清醒啊。”

周海英沉默着抽着烟,他今天这顿饭,与其说是想“捞人”

,不如说是想探探底线,看看能否在程序内为魏昌全争取一点点稍微好一点的处境。

“唉,”

周海英长叹一声,又拿起酒瓶给两人斟酒,“既然二位大哥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我再说就是不懂事了。

来,喝酒,喝酒。

只希望……只希望后续的程序,能够多照顾就好。”

冉国栋举杯和周海英碰了一下,语气缓和了些:“海英,这个你放心。

我们能周全就周全嘛。

魏昌全在里面,态度……目前看还算稳定,该交代的都交代了……。”

听到这话,周海英心里稍微踏实了一点,意思是不该交代的就没有交代。

只要魏昌全不乱咬,不把他父亲周鸿基或者其他更敏感的人物牵扯进去,那就算是目前最好的局面了。

这顿饭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至少摸清了上面的决心和案子的基本走向,也确认了魏昌全暂时没有掀起更大的风浪。

三人接下来的谈话就显得有些沉闷,酒也喝得没什么滋味,话题不知不觉就转到了东洪县县委书记丁洪涛身上。

“洪涛同志这次去东洪,担子不轻啊。”

侯刚像是随口提起,“那边基础弱,矛盾也多。”

周海英哼了一声,带着点些许的怨气:“他是能人嘛,于书记点将去的啊。

就是不知道,他那一套在市直机关行得通,到了县里,面对那些具体实在的困难,还灵不灵光啊。

听说最近为了防汛和修路的事,跟市里搞得很不愉快?”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