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o8章 丁洪涛坚持己见周海英救人心切(1 / 6)

加入书签

县委办主任吕连群将县政府拟提交常委会上通过的议题拿回来,吕连群主任面色微笑的走进我的办公室,进来之后就主动招呼道:“县长,你现在方不方便?”

我放下正在翻阅的市里刚下的防汛工作紧急通知,抬头笑道:“吕主任,没有什么不方便的,欢迎啊,请坐。”

吕连群并未坐下,而是步履轻快地走到办公桌前,将一份文件夹轻轻放在桌面,声音不高不低,透着恰到好处的尊重:“县长,书记审阅了县政府提交的六个议题,原则上是都同意了。

不过,书记站位高,从全县大局出,对其中两个议题的资金安排,做了些微调,让我把修改意见带回来,请您阅知啊。”

他说话时,脸上始终挂着那种常委办主任特有的、既亲切又保持适当距离的微笑。

我拿起文件夹,打开仔细查看。

前面几个议题,关于春耕生产总结和乡镇企业整顿的安排,都顺利通过了。

翻到后面,我的目光在两项资金安排上停顿下来。

一项是县农机站购置农机设备的专项资金八十万,被划掉了;另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是列入应急预算的防洪抢险资金,原报的五百万,被用红笔醒目地改成了二百五十万,旁边有丁洪涛书记熟悉的、略带潦草的批注:“资金宜统筹,突出重点,暂按此数安排。

洪涛。”

我的心微微往下一沉。

农机站的设备关乎秋粮,防洪资金更是性命攸关。

我指着那被削减了一半的防洪资金,尽量让语气显得平和:“吕主任,这防洪资金从五百万调到二百五十万,幅度不小啊。

水利局和老杨他们前期是做过详细测算的,主要是针对平水河沿线我们县内那几个历史险工险段,特别是靠近市光明区的那一段,压力很大。

削减这么多,今年的防汛工程和物资储备恐怕都要受影响。

丁书记有没有具体说明为什么调整?”

吕连群微微躬身,脸上神情轻松:“县长,您说的是,防汛啊是天大的事。

不过书记的思路,我们有时候也跟不上。

他批注的意思,大概是觉得目前县里财力紧张,各方面都要用钱,需要综合平衡。

也可能……书记认为汛情未必有预估的那么严峻,资金可以分批投入?具体的深层考虑,书记没细说,我也不好妄加揣测。”

吕连群把“综合平衡”

、“分批投入”

这几个词说得略重,既传达了书记的可能意图,又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让你挑不出半点毛病。

毕竟,最终审批权在书记,他只是一个传递意见的中间人。

我清楚,再问下去,从吕连群这里也得不到更多信息了。

丁洪涛通过这种方式,既通过了议题,避免直接驳回县府方案的尴尬,又明确无误地彰显了他作为县委书记在财政资金上的最终决定权。

这是一种含蓄但有力的提醒。

我合上文件夹,放在桌上,语气缓和地问:“丁书记现在在办公室吗?关我想当面再向他汇报一下,沟通沟通。”

吕连群立刻回答道:“书记刚安排好,马上要带队到县公安局调研上半年工作,车应该准备好了。

县长,您看是不是等书记调研回来,我再向您报告,约个时间详细聊?”

他停顿一下,又补充道,“书记也说了,这只是初步意见,一切都可以商量。”

我点点头:“也好,那就等书记有空再说。

工作要紧,不能耽误书记调研。”

我心里明白,丁洪涛选择这个时间点下去,或许是有意避开我就资金问题立刻进行沟通。

作为县长,我不能表现得过于急切。

“好的,县长,那您先忙。”

吕连群微笑着,轻轻退后两步,转身离开了办公室,动作轻缓地带上了门。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

我重新拿起那份议题清单,目光再次落在那个刺眼的“二百五十万”

上,似乎这二百五十万有些侮辱人的意思啊。

丁洪涛新官上任,想要掌控局面,这我能理解。

但在防汛这种关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上搞这种微妙的权力平衡,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削减的一半资金,意味着必要的沙石料、木桩、草袋储备要打折,意味着险工险段的加固工程可能要缩水,意味着一旦出事,县里的应急能力将大打折扣。

我拿起电话,要通了常务副县长曹伟兵的办公室:“伟兵吗?我,你现在不忙的话,过来一下,关于常委会议题和防汛资金的事,我们抓紧碰个头。”

就在东洪县里为防汛资金暗自角力的时候,东原市市委小会议室内,气氛异常紧张。

烟雾缭绕中,市委书记于伟正、市长张庆合、常务副市长王瑞凤和副市长李尚武,以及市水利局局长连心、农业局局长等人悉数在座。

光明区委书记常云刚刚汇报完本区防汛准备情况。

于伟正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