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oo章 于伟正推心置腹魏昌全交代线索(1 / 6)
财政局党组书记赵东脸色尴尬,于伟正不留情面,直接问道是谁来让你当说客的。
赵东尴尬说道于书记,这个是我主动来的。
于伟正一脸淡定的说道,是周海英让你来的吧?
于伟正意味深长的笑了下,颇有不知天高地厚的意味,自言自语的道:“现在还在上蹿下跳,我呀,已经有意识地保护他了啊,他以为我搞他的迎宾楼是在和他过不去吗?
赵东说道没有?没有人让我来。
于伟正看着赵东,说道:“你呀,连说谎都不会。”
他站起身,不紧不慢地走到办公桌旁,拉开抽屉,取出一盒未拆封的中华烟,拆开包装,抽出一支,隔着茶几抛给赵东,自己又取出一支,叼在嘴上。
赵东见状,连忙拿起桌上的火柴,“嗤”
一声划着,双手拢着火苗递了过去。
于伟正凑近点了烟,深吸一口,缓缓吐出烟雾,在缭绕的青烟后面容显得有些模糊:“赵东啊,你从参加工作就跟着我,我还能不了解你吗?带什么话,就直说,这里没外人。”
赵东捏着那支烟,没有立刻点,犹豫了一下,像是下定了决心,抬头说道:“于书记,是这样,现在外面确实有一些声音,说您对东原这些大院出来的干部子弟,管束得太过严厉,是要断了干部子弟的路。”
赵东不再隐瞒,将自己听到的一些私下议论、牢骚,甚至带有怨气的猜测,都原原本本地反馈给了于伟正。
这些议论的核心,无非是围绕着于伟正处理周海英和迎宾楼的事情,以及他近期一些人事安排上,被认为是对本地成长起来的干部,特别是有些家庭背景的干部,不够“宽容”
。
于伟正听完之后,嘴角微微向上弯了一下,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说道:“好些东西,太正常了,改革嘛,总要触动些坛坛罐罐。
但是,”
他话锋一转,目光平静却带着分量,“赵东啊,你说的这个结论,我个人是不能认同的。
我来问你,你自己算不算干部子弟?罗腾龙的姐夫,光明区的常云同志,他算不算干部子弟?马上要去东洪县当书记的丁洪涛,他父亲是以前市计委的老革命,算不算?东洪县的县长李朝阳,他岳父是省劳动人事局的领导,邓家在东原也是有名有姓的,他又算不算干部子弟?”
赵东略一思索,回答道:“按这个标准,多多少少父辈都在系统里工作过,担任过领导职务,这么算,肯定都算是干部子弟。”
“是啊,”
于伟正身体向后靠在沙背上,“既然都是干部子弟,那我提拔丁洪涛去东洪当书记,重用常云在光明区,肯定李朝阳在东洪的工作成绩,这怎么能简单地说成是打击干部子弟呢?所以啊,这个说法本身就不成立嘛,逻辑上站不住脚。
我看,这不是简单的议论,而是在故意混淆视听,是在挑拨组织和干部队伍、和群众的关系。”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加重了些,“其终极目标,是少数人、个别同志,想给市委的工作制造困难,把个人的问题、片面的看法,包装成一种普遍的‘舆论’,这种做法,其心可诛啊。”
赵东清楚,其心可诛四个字是何其沉重。
“赵东啊,你换位思考啊,你是一个地方的领导,就在你的眼皮子底下,有人用公款大吃大喝,搞莺歌燕舞那一套,群众会没有看法?他们是敢怒不敢言!
我如果都装聋作哑,视而不见,东原的风气,会变成什么样子?”
于伟正说着,站起身,背着手踱到窗前,望着外面说道:“赵东啊,你看看现在东原的局面,几个山头若隐若现,已经有坐大成势,尾大不掉的意思了。
你觉得,这种状态是一种健康的状态吗?”
赵东立刻接口道:“书记,我认为这确实有问题,长期下去,会挫伤大部分没有背景、踏实干事的干部的积极性。”
“你回答到点子上了啊!”
于伟正转过身,目光肯定地看了赵东一眼,“是啊,它会给人一种错误的导向,好像只有加入某个圈子,攀上某个山头,才能得到提拔重用。
久而久之,我们整个组织都可能被这种圈子文化、山头主义所侵蚀。
我们都是老组工了,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如果不加以制止、不进行平衡,东原的政治生态就会出大问题。
我这不是危言耸听。
如果干部的心思都不在工作上,整天琢磨着怎么钻营关系,谁还会把群众放在心上?”
他走回座位,举例说明道,“就拿眼下你的位置来讲,钟毅和庆合同志让方建勇既当市政府秘书长,又兼任财政局局长,这种安排本身就极不合理,有违常规嘛。
财政局的干部会怎么想?政府班子的同志会没有看法?当然,我不否认,这是他们在那个特殊时期采取的一种特殊手段,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尽快掌握财权。
毕竟齐永林同志在财贸系统、经济系统经营多年,门生故吏不少,不派一个得力、信得过的人去,很多工作推不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