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8章 张庆合获得表扬魏昌全 外地落马(1 / 5)

加入书签

在省政协家属院旁不远的中餐馆子里。

招牌不大,只写着“老三餐馆”

门脸朴素,白墙木窗,环境干净舒适,几张原木桌子擦得锃亮,能照出人影。

小包间里,空间不大,但收拾得利索,墙上挂着一幅仿徐悲鸿的《奔马图》,倒是添了几分生气。

菜肴的味道却很地道,是那种家常馆子才有的锅气十足的香。

晓阳一手拿着松软的馒头,一手夹着红烧排骨,吃得津津有味。

钟毅书记早早表了态说话不喝酒,张叔也就没再劝,三个人只是静静地吃着饭,聊着关于东原的那些人和事,气氛像这桌上的饭菜一样,温热而不灼人。

钟书记今天没系领带,领口的纽扣松着一颗,比在市委大院时多了几分松弛,“这馆子的菜好就好在不花哨,就是咱老百姓家里的味道,吃着踏实啊。”

张叔拿起水杯抿了口热水,蒸汽在他镜片上蒙了层薄雾,很快又消失了踪迹:“可不是嘛。

上次朝阳啊带我在东原啊吃东北菜,也是这种小馆子,师傅用大铁锅,撒把葱花就香得人直咽口水。

现在不少大饭店,菜名起得花里胡哨,端上来一看,还没这盘青菜实在嘛。”

接着张叔看向钟书记,语气里很是自然,“您在东原干了一辈子,这来了能放心的下?”

钟书记笑了笑说到从东原离开,语气里带着一种经过沉淀后的平和:“其实刚开始啊放心不下的,还是东原的人和事啊。

只是啊,这些话,和其他人从来没讲过。

现在啊,倒也释然了,领导干部退休,确实是要有一个过渡,避免硬着路啊。”

他笑了笑,眼角挤出些细密的纹路,“老张啊,你呀也要做好准备了。”

钟毅书记自然是只谈现象,不谈具体的人和事,分寸拿捏得极好。

他深知自己一旦离开了东原,那里便只是他曾经工作过的一个地方,如同东原也终究会落在他的回忆里一样。

而钟书记,也同样留在了不少东原干部的记忆中,或深或浅,或明或暗。

没有酒助兴,午饭吃得就快。

两点钟不到,桌上的几盘菜已被扫荡一空。

钟书记难得地显露出寻常人的一面,很是满足地伸手揉了揉自己的肚子,笑道:“今天我可是放开了,不知道你们吃饱没有?可别跟我客气。”

晓阳随即打了个饱嗝,时机恰到好处,让我不禁佩服这本事怎么练的。

晓阳笑着说道:“钟书记,不能再吃了,再吃啊,晚上可就真装不下啦。”

钟书记点点头:“哎呀,下午啊,本来是想偷个懒的,但政协党组那边还有个关于南方谈话精神的学习研讨会,我得去主持一下。”

他说完,又自嘲般地补充了一句,“也算是自娱自乐吧。”

我们将钟书记送到了省政协大院。

那大门修建得高大轩昂,气势不凡,与旁边略显陈旧的老家属院形成鲜明对比。

钟书记下车后,我们也都下了车,与钟书记郑重地道别握手。

钟书记握着我的手说道:“朝阳啊,下次来,提前打个招呼,我再和你们家老邓约时间,到时候咱们放松一下,喝点小酒,好好聊聊。”

此时的钟书记,比起在东原当市委书记时那个总是不苟言笑、令人敬畏的形象,多了几分洒脱与自然,也少了些那个位置赋予的、几乎刻入骨髓的威严。

我和张叔自然地坐在了皇冠车的后排。

车子驶离省政协,我看着窗外流过的城市街景,带着一丝不解询问道:“张叔,钟书记刚才说,于书记把丁洪涛放在东洪,是一种政治智慧,这话该怎么理解啊?”

张叔双手交叠放在微微福的肚子上,头枕着靠背,闭目养神般沉吟了片刻,才缓缓开口:“朝阳啊,有时候,一个人坐在哪个位置上,并不最重要。

重要的是方向。

方向对了,路才能走对,位置也才真正有了意义。

这句话,你慢慢体会吧。”

他话说得含蓄,却带着一种历经风雨后的通透。

下午的时候,张叔要在宾馆宾馆休息,晚上张叔要熟悉资料,我和晓阳自然没有强求。

晓阳提议:“难得来省城,咱们带岂露逛逛百货大楼吧?她上次还跟我念叨,想要个会唱歌的洋娃娃。”

我自然应允。

到了邓叔叔家,岂露正趴在客厅的地毯上,和舒阳一起玩玩具。

舒阳每周都会来帮忙带孩子,岂露跟她比跟我们还亲,见我们回来,岂露丢下玩具就扑过来,抱着我的腿喊:“爸爸!

你答应带我去买洋娃娃的!

舒阳姑姑说,百货大楼有会唱《娃哈哈》的洋娃娃!”

邓叔叔坐在沙上看报纸,抬头笑道:“你们可算回来了。

岂露从早上就念叨啊,说要去‘大商场’,早饭都没吃多少。”

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放松,逛了省城的百货大楼、热闹的商业街和香气四溢的小吃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