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5章 于伟正批周海英岳省长到东洪县(1 / 6)
市委书记于伟正气质儒雅,深色西装搭配笔挺的领带,外面罩着一件合体的灰色风衣,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平和,但文化人当了一把手,也会骂人。
他当街训斥几位处级干部,言辞犀利,不留情面。
马清文挨了骂,心里倒也没觉得特别委屈。
他在定丰县当县委书记时,也是经常拍桌子骂人的主儿,深知一把手肩上的担子和随之而来的脾气。
他整理了一下思绪,上前一步,语气恭敬:“于书记,外面风大,建委离这儿就几步路,您看……是不是请各位领导移步建委,也给我们一个当面汇报、聆听指示的机会?”
于伟正环顾了一下四周,在大街上批评干部确实影响不好,也点了点头:“好,那就去建委。”
一行人步行几分钟,便到了市建委大院。
与刚才那条脏乱差的街道相比,建委的三层办公楼显得格外气派,外墙贴着白色方块小瓷砖,窗户明亮,门口的花坛虽然花草凋零,但看得出日常维护。
这气派劲儿,跟市财政局大楼有得一拼。
山墙上用水泥做了黑板,上面用彩色粉笔工整地写着“三学”
活动的核心内容、心得体会摘录和学习计划。
报栏里,最新的报纸也更新及时。
于伟正边走边看,对马清文说:“清文同志,学习不是形式,但也离不开一定的形式。
关键是要分清形式和形式主义。
形式是载体,是必要的宣传和组织手段;形式主义则是空对空,只做表面文章。
你们这黑板报和报栏,做得不错,内容实在,更新及时,这就是好的形式。”
走进建委会议室,马清文赶紧安排人倒上热茶。
他定了定神,开始汇报建委系统“三学”
活动的开展情况。
他着重讲了如何结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职能,深入学习南巡讲话精神,查找在服务经济展、对标大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具体思路。
汇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看得出当过县委书记的干部,不需要太多的准备就能够出口成章的。
于伟正听着,脸上的愠色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专注和思考的神情。
他偶尔插话询问几个细节,马清文都一一作答。
汇报结束,于伟正微微颔:“嗯,建委的‘三学’活动,抓得比较实,能结合自身职能,有思考,有行动。
清文同志,要继续保持这个势头。”
这时,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臧登峰来到了会议室门口。
看到建委的两个干部,臧登峰笑了笑喘了两口粗气。
臧登峰是从曹河县半路上被郭志远临时通知到建委来开会的,知道于伟正的脾气,有时候遇到问题不讲情面,就一边给郑红旗打电话不去曹河调整形成一边就催促司机开快一些,到了光明区,离建委还有七八百米的时候,地上打滑,司机刹车不及与一辆公共汽车相撞。
臧登峰无奈只有留下司机处理,自己和秘书两个人一路快走到了市建委。
臧登峰身体有些福,一路快走又从一楼爬上三楼,初春时节脊背上已经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也是想着把气喘允了再进来。
休息片刻后,于伟正推门进去,郭志远招呼臧登峰落座。
臧登峰“于书记,不好意思,来晚了。”
臧登峰一边擦额头一边道歉。
“登峰同志来了,坐吧。”
于伟正示意他坐下,“正好,我们接着研究一下刚才马路上看到的问题,以及清文同志提到的成立城市管理局的建议。”
会议进入正题。
马清文再次阐述了当前城市管理体制的弊端:城管处级别低、编制少、人员不足、执法权限分散、协调能力弱,面对日益复杂的城市管理问题,特别是占道经营、乱倒垃圾、违章建筑等顽疾,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详细介绍了外地成立城管局、整合执法力量、提升管理效能的成功经验。
臧登峰喘匀了气,接过话头:“马书记说的情况,确实是现实问题。
城市在展,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
城管处那点人手和权限,确实捉襟见肘。
成立城管局,整合资源,明确职责,也是学习先进经验,提升执法权威和效率,我认为很有必要,意义重大。
我支持这个方向。”
于伟正看向臧登峰,问道:“登峰同志,刚才在街上,垃圾遍地啊,污水结冰,这卫生问题,到底该谁负责?建委说归区里,区里说需要市里支持。
按属地原则,光明区责无旁贷。
但市委市政府也在光明区,光明区同样是市委市政府的属地,从更高层面讲,我们都有责任啊。”
臧登峰听出于伟正话里的意思,知道不能再和稀泥,必须明确表态:“书记说得对。
属地管理是基本原则,光明区是直接责任主体,必须负起主责。
但市里,特别是我
↑返回顶部↑